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大衛•卡梅倫:政府的下一個時代 2010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cameron.html

這位英國保守黨領袖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 政府自身擁有更少的權利(和更少的錢),同時人民借助新興科技則擁有更多的權利。利用行為經濟學的新觀點,他探討如何將上述趨勢轉化為更聰明有力的政策。

Peter Diamandis説明史蒂芬霍金體驗零重力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eter_diamandis_on_stephen_hawking_in_zero_g.html

X Prize創始人Peter Diamandis講述如何幫助史蒂芬霍金先生進入大氣層體驗零重力來實現霍金先生進入宇宙空間的夢想。

裏克•斯默蘭 有這樣一個女孩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ick_smolan_tells_the_story_of_a_girl.html

攝影師裏克•斯默蘭講述了這樣一個難忘的故事,關於一個美亞混血小女孩兒,一張宿命般的照片和一段跌宕的領養傳奇

吉雯麥凱唱"克隆"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ellie_mckay_sings_clonie_1.html

歌手吉雯麥凱表演不太嚴肅的“克隆” -- 關於建立最終的同伴.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每童一電腦計畫的兩年進展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icholas_negroponte_on_one_laptop_per_child_two_years_on.html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談論每個孩子一台筆記本電腦項目兩年來的進展. 在第一批XO筆記本電腦生產出來時, 他在EG會議上概述關於該項目的爭論, 並且重申了這個意義深遠的項目的意義.

Steven Levitt 針對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研究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ven_levitt_on_child_carseats.html

Steven Levitt 和大家分享了他對汽車安全座椅的研究資料。這些資料表明在降低兒童的車禍死亡率這方面,汽車安全座椅並不比安全帶更有效。不過,在結尾的自由提問時間, 他對公眾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警告。

本傑明•贊德:音樂與熱情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enjamin_zander_on_music_and_passion.html


本傑明•贊德擁有兩種熱情:一種是對於古典音樂,另一種是幫助人們認識對古典音樂的熱情。以及尋找我們對於所有的新可能、新體驗以及新的聯繫的熱情。

V Adam Grossert和他的可持續冰箱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dam_grosser_and_his_sustainable_fridge.html

Adam Grosser的項目是關於建造一種不需使用電的冰箱,並利用它把重要的需要冷藏的醫療物品運往世界各地的村莊和診所。目前通過對一些舊技術的調整,他已經有一套系統可以做到這一點。

Robert Full談生物進化啟發工程設計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obert_full_on_engineering_and_evolution.html

儘管動物和昆蟲進化出了令人咂舌的生存技能,Robert Full認為它們適用面窄,太細緻,被“過分設計”了:倘若要使這些“尖端科技”為人類造福,我們只需取其精髓。請看Robert Full展示工程仿生妙訣。

基因並非不可改變——奧尼士主任如是說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ean_ornish_says_your_genes_are_not_your_fate.html

奧尼士主任與我們分享了他的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顯示,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影響到人的基因。比如說,當一個人生活得更健康、吃得更好、勤鍛煉身體、付出更多的愛的時候,他的腦細胞數目會增加。

George Dyson: 電腦的誕生 George Dyson at the birth of the computer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george_dyson_at_the_birth_of_the_computer.html

科學歷史學家George Dyson講述現代電腦的誕生:從16世紀起源,到早期電腦工程師的搞笑筆記簿。

納森•梅爾沃德:考古,動物攝影,燒烤...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athan_myhrvold_on_archeology_animal_photography_bbq.html

納森•梅爾沃德講述了一些他最近所著迷的東西——動物攝影,考古,燒烤, 和作為一個古怪的天才千萬富翁。請聆聽來自動物世界邊緣的奇異故事。

保羅•科利爾(Paul Collier):最底層的10億人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aul_collier_shares_4_ways_to_help_the_bottom_billion.html

現今世界上,還有10億人正處於困苦之境中。我們應如何幫助他們?經濟學家保羅•科利爾則提出一個大膽且富有同情心的計畫以消融貧富差距。

亞瑟•岡森製作運動的雕塑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rthur_ganson_makes_moving_sculpture.html

身為雕刻家和工程師,亞瑟•岡森分享了他的作品 -- 蘊含深刻哲學思想的活動工藝品,看上去真是其樂無窮。

歐葉索拉醫生巡迴演講--尼日利亞的醫院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r_seyi_oyesola_tours_a_hospital_in_nigeria.html

歐葉索拉醫生密切關注欠發達國家的醫療保健事業。他的尼日利亞培訓醫院巡迴圖片展中所展示的那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人以及捐獻的設備,對於實施基本的醫療工作都是挑戰。

Alisa Miller共用關於新聞的新聞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lisa_miller_shares_the_news_about_the_news.html

國際公共廣播公司首席執行官Alisa Miller談論為什麼雖然我們想更多的去瞭解世界,但事實上美國的媒體帶給我們的資訊反而越來越少。演講中的統計資料和圖表很具啟發性。

Joshua Klein談烏鴉的智慧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oshua_klein_on_the_intelligence_of_crows.html

作為一名駭客和作家,Joshua Klein對烏鴉們的智慧感到神奇(你可曾注意過它們那小小的黑眼睛中蘊藏的智慧光芒?)。他在很長一段的業餘時間裏對烏鴉群的行為進行觀察後,想出了一個堪稱優雅的機器,這或許將在人類與動物間構建一種新的關係。

保羅.埃瓦爾德問,我們能馴化病菌麼?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aul_ewald_asks_can_we_domesticate_germs.html

進化生物學家保羅.埃瓦爾德把我們帶入下水道來討論病菌。為什麼病菌種的多數是有害的?我們如何才能把有害的病菌變為無害的?為了尋找答案,他考察了一個令人作嘔而又有吸引力的實例:痢疾。

Hector Ruiz:連接這個世界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hector_ruiz_on_connecting_the_world.html

Hector Ruiz,AMD執行主席,希望給每一個人提供網際網路的連接。在這個演講中,他分享了他不尋常的人生故事,並且描述了AMD50×15的創舉專案。這個專案要在2015年,通過網路連接起世界上50%的人。

Paul Stamets:蘑菇拯救世界的6種方法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aul_stamets_on_6_ways_mushrooms_can_save_the_world.html

真菌學者Paul Stamets 列出了真菌菌絲可以拯救世界的6種方法:清潔被污染的土地、生產殺蟲劑、治療天花甚至流感....

布萊恩•格林恩談“弦理論”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rian_greene_on_string_theory.html

物理學家布萊恩•格林恩解釋了“超弦理論”,該理論認為任何的粒子以及宇宙間的作用力均由存在於11維度空間中的細微線型能量環振動構成。

Brian Cox談CERN的超級對撞機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rian_cox_on_cern_s_supercollider.html

“搖滾明星物理學家”Brian Cox講述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工作。他用富有魅力,簡單易懂的方式討論了科學界最大的命題,並帶我們遊歷了這一巨大的工程現場。

譚恩美談創意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my_tan_on_creativity.html

小說家譚恩美尋找她發展創意的過程,探討創意從何而來。

Ernest Madu向人們展示世界一流的醫療保健服務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rnest_madu_on_world_class_health_care.html

Ernest Madu醫生在牙買加的金斯頓開了家加勒比海心臟研究所,通過精心的設計,高明的技術選擇,秉持著一顆真誠為民服務的心,Ernest Madu向世人證明——發展中國家也能提供世界一流的醫療保健服務。

陶德•麥克弗(Tod Machover)和丹•埃爾西(Dan Ellsey )演奏新音樂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tod_machover_and_dan_ellsey_play_new_music.html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陶德•麥克弗教授致力於將大到歌劇,小到電子遊戲,各種各樣的音樂表現形式帶給我們每一個人,其受眾包括了從胎兒到成人的廣泛人群。他和作曲家丹•埃爾西在這裏闡述了音樂的未來。

Yochai Benkler 談開源新經濟模式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yochai_benkler_on_the_new_open_source_economics.html

Yochai Benkler 談維基百科和Lunix等開源協作專案如何代表社會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

Jakob Trollback 對音樂電視的新主張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kob_trollback_rethinks_the_music_video.html

如果一部音樂電視作品不是用來表達導演想傳遞的一個概念而是純粹詮釋音樂本身,會如何演繹呢?身為設計師的Jakob Trollback 和我們一起來分享他的創作。

大衛•霍夫曼講述他導演的《人造衛星狂》(2007上映)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hoffman_shares_his_sputnik_mania.html

電影導演大衛•霍夫曼與大家分享了他的長篇紀錄片-《人造衛星狂》,它講述了前蘇聯如何在1957年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並因此引發了太空競賽以及軍備競賽,並因此在世界範圍內促進了科學和數學的發展。

Siegfried Woldhek 找尋達•芬奇的真實面孔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iegfried_woldhek_shows_how_he_found_the_true_face_of_leonardo.html

蒙娜麗莎可以稱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面孔之一。可是你是否知道其作者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樣子呢?畫家Siegfried Woldhek縝密地利用各種圖像分析技術找到了他心目中達•芬奇的真實面孔。

MyOOPS開放式課程

MyOOPS開放式課程

新版介面提供以下功能:

* 多重身份,單一介面
* 個人化首頁設定
* 更方便的課程閱讀管理
* 更多的互動功能:允許使用者對課程發表評論、表達希望哪些課程儘速翻譯等
* 更親和的義工及編輯功能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克雷格 凡特即將實現人造生命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raig_venter_is_on_the_verge_of_creating_synthetic_life.html

“我們能從數字世界中創造出新的生命嗎?”克雷格 凡特問道。他自己的回答是“可以”並且很快就會實現。他介紹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並且承諾我們很快就會擁有製造並啟動一對染色體的能力。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1984年所做的五大預言 198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icholas_negroponte_in_1984_makes_5_predictions.html

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早在1984年就對CD光碟機、網路介面、服務售貨機、Iphone觸摸屏介面和他自己的每個兒童一台筆記本電腦的計畫進行了驚人的精准預測。

叛逆“年輕人”弗蘭克•蓋裏 1990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frank_gehry_as_a_young_rebel.html

建築師弗蘭克•蓋裏在他的講演裏帶你周遊他成名之前的早期作品--從他在威尼斯灘的住宅到巴黎正在修建的美國中心。

大衛•艾格斯講述他的TED願望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e_eggers_makes_his_ted_prize_wish_once_upon_a_school.html

作家艾格斯接受了2008年度TED大獎,他呼籲TED社區的朋友以一種創新的方式親身參與到社區公立學校的教育當中。他的演講非常生動,並且他創立的826瓦倫西亞課餘輔導中心已經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啟發,各地的人們都在興起志願者服務于社區教育的浪潮。

Neil Turok 教授的TED獲獎願望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eil_turok_makes_his_ted_prize_wish.html

2008年的TED獲獎者,物理學家Neil Turok指出有天賦的非洲年輕人十分渴求機會。他呼籲通過解放和培養非洲大陸的創造天賦,改變非洲的未來

Christopher deCharms 即時掃描大腦的技術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hristopher_decharms_scans_the_brain_in_real_time.html


神經科學家和發明家Christopher deCharms展示一種新的方式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顯示大腦活動-思想,情感,痛苦-當它正在發生時。換句話說,你可以看到你的感受。

吉兒和朱麗婭秀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the_jill_and_julia_show.html

兩位受歡迎的TED人物 -- 吉兒索布林和朱麗婭斯文內, 一起合作表演一出輕鬆愉快的節目, 即有睿智的歌曲創作, 又含一點社會評論.

約瑟夫.樂庫頓講述一個肯雅的寓言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oseph_lekuton_tells_a_parable_for_kenya.html

肯雅國會議員約瑟夫.樂庫頓在介紹完他非凡的教育歷程後,講述了一個昭示非洲如何發展的寓言,不啻於希望之聲。

史蒂夫•尤爾韋松(Steve Jurvetson)講述模型火箭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ve_jurvetson_on_model_rocketry.html

著名風險投資家史蒂夫•尤爾韋松(Steve Jurvetson)帶領TED觀眾領略他那令人驚歎的業餘愛好--發射模型火箭--展示吸引人的照片,分享他的富有感染力的快樂,以及些許危險。

羅伊•古爾德(Roy Gould)和黃金華(Curtis Wong)介紹“萬維天文望遠鏡”(WorldWide Telescope) 2008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oy_gould_and_curtis_wong_preview_the_worldwide_telescope.html

科學教育專家羅伊•古爾德和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金華(Curtis Wong)介紹“萬維天文望遠鏡”(WorldWide Telescope)項目。這個專案彙集了來自望遠鏡和衛星的太空圖片,拼合成一個綜合的交互的宇宙。

艾倫•凱演繹非凡創見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lan_kay_shares_a_powerful_idea_about_ideas.html

艾倫•凱素以睿智和機敏著稱,他設想出使用電腦來幫助孩子體驗各種事物,而這樣的體驗,不管是從數學上而言,還是從科學上而言,都是只有電腦才能做得到的。

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

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

就是要自由,就是要推薦給您最好的自由軟體!!
是的! 不自由免談!!

比爾•斯特裏克蘭用幻燈片改造社會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ill_strickland_makes_change_with_a_slide_show.html

比爾•斯特裏克蘭講述了一個用藝術、音樂和不尋常的合作帶來救贖的安靜而驚人的故事。

本•鄧樂普談對人生的熱情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en_dunlap_talks_about_a_passionate_life.html

伍夫德學院校長本•鄧勒普上臺講述桑德•特茲勒, 桑德•特茲勒是一個匈牙利教給我激情生活和熱情學習的匈牙利大屠殺的倖存者

大衛 伯格的音樂戰爭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pogue_on_the_music_wars.html

《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大衛 伯格為我們帶來一首關於iTunes和音樂下載戰爭的充滿譏諷的迷你樂章。歌曲旋律來自桑尼&雪兒二人組和鄉巴佬合唱團。

愛麗森•傑克遜看名人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lison_jackson_looks_at_celebrity.html

愛麗森•傑克遜的攝影作品表現了大眾最真實、最內心中想瞭解的,關於他們最喜歡的名人(比如戴安娜、愛爾頓•約翰)的日常生活。通過這些攝影作品,愛麗森•傑克遜探索了大眾內心議論名人的渴望。內含圖片。

RobinChase:Zipcar和她另一項宏偉的構想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obin_chase_on_zipcar_and_her_next_big_idea.html

RobinChase創立了Zipcar,全球最大的共用汽車公司,而這僅僅是她的小創意之一。在這裏她想得更遠——一個可以動搖我們駕駛習慣的道路收費計畫以及一張勾連各個州之間的廣闊的網路,正處於她的思考當中。

克裏斯安德森闡釋他的TED 視野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hris_anderson_shares_his_vision_for_ted.html

當TED總監克裏斯安德森 2002 年做這個演講的時候, TED的未來正處於一個懸而未決的狀態。 在這段演講裏, 他試圖說服TED的追隨者們為什麼將這一營利的會議變成非盈利的活動會取得成功。

Jaime Lerner的城市之歌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ime_lerner_sings_of_the_city.html

Jaime Lerner在他的家鄉巴西Curitiba重新創造了城市空間。在這個過程中,他改變了世界各地的規劃者們對於城市景觀可能性的看法。

大衛•麥考萊(David Macaulay)的《羅馬異事》(台譯本《鴿子的羅馬》)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macaulay_s_rome_antics.html

為了完成《羅馬異事》這篇付諸畫卷的名城讚美詩,大衛•麥考萊(David Macaulay)經過了怎樣一段曲折甚至詭妙的歷程呢?請聽他本人娓娓道來

霍華德•萊茵戈德 - 合作開放等於財富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howard_rheingold_on_collaboration.html

霍華德•萊茵戈德談論了未來世界中的合作參與及協作行為,比如維基百科是如何將人類的合作天性變成它發展的動力的。

Micheal Pollan闡述他的“植物視角”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michael_pollan_gives_a_plant_s_eye_view.html

如果達爾文主義的最終結局不是人類意識會怎麼樣?在玉米支配地球的精明策略遊戲中,如果我們都只是棋子呢?作家Michael Pollan主張我們從植物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

喬治•戴森介紹獵戶座計畫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george_dyson_on_project_orion.html

喬治•戴森講述獵戶座計畫。此計畫旨在開發核動力飛船,五年內可帶人類飛到土星。作為知情人同時又有秘密資料,喬治帶來了原子時代的夢想。(注:NASA把重返月球的新一代航天器命名為“獵戶座” 巧合?)

Moshe Safdie關於建築獨特性的演講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moshe_safdie_on_building_uniqueness.html

回顧作為建築師的職業生涯,Moshe Safdie討論了設計的四個工程,並且闡述了是什麼使得每一個工程對於座落的地點和使用者都具有獨特的意義。

Philippe Starck 對設計的深入思考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hilippe_starck_thinks_deep_on_design.html

設計師 Philippe Starck—沒有秀什麼漂亮幻燈片—以 18 分鐘追根究底探索「為什麼要設計?」 這個問題。不論是不是天才,讓我們一起用心傾聽一首完美的頌歌。

Amory Lovins ”贏下石油之戰的最後博弈“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mory_lovins_on_winning_the_oil_endgame.html

在這段充滿激情的演講中,Amory Lovins 展示了他的一個簡單的計畫,這個計畫可以讓美國戒掉對石油的依賴並重振經濟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默里•蓋爾曼淺談物理中的美與真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murray_gell_mann_on_beauty_and_truth_in_physics.html

諾貝爾獎得主默里•蓋爾曼用通俗和幽默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粒子物理的知識。優美的方程比不優美的方程更加正確嗎?所謂“萬有理論”的基本定理真的能夠解釋一切嗎?他的回答會給你們帶來驚喜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談同情心 Daniel Goleman on compassion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niel_goleman_on_compassion.html

《情商》的作者——丹尼爾•戈爾曼,為我們解析為什麼我們更多的時候不那麼有同情心。

亞瑟 本傑明表演 ‘數學魔術’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rthur_benjamin_does_mathemagic.html

在一場現場表演中,數學魔術師亞瑟本傑明與一組計算者比賽算3位元數數字的平方,更演算了一系列高難度的方程式並且猜出觀眾的生日。他是怎麼做到的呢?讓他來告訴你吧。

勒斯米柏維談「寫信」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lakshmi_pratury_on_letter_writing.html

勒斯米柏維憶起手寫信件這個消逝的藝術,並且分享她父親生前親手寫給她的一些筆記。 她那簡短而動人的談話, 可能會啟發你開始動手寫信。

吉佛•圖利:應該讓孩子做的五件“危險”的事情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gever_tulley_on_5_dangerous_things_for_kids.html

吉佛.圖利,探索訓練營的創始人,向我們闡述了應該讓孩子去做的五件“危險”的事情。這是來自于2007年TED大學的一個演講。

J.J.Abrams之神秘的盒子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_j_abrams_mystery_box.html

J.J.Abrams對於神秘事物的愛要追溯到一個魔幻般的開端,他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表現出了這種熱愛,包括:《科洛弗檔案》,《迷失》和《雙面女間諜》。

黛博拉.高登 研究螞蟻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eborah_gordon_digs_ants.html

黛博拉.高登與她的學生一起,拿著一把日產標記筆和一台滿是塵土的挖土機,挖開了亞利桑那州荒漠地區的蟻群,試圖研究複雜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David Gallo 揭露海底驚奇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gallo_shows_underwater_astonishments.html

David Gallo 向我們展示了關於海洋生物的驚人的及讓人目瞪口呆的電影片段。這其中包括了會變色的魷魚、章魚的完美偽裝術以及居住在漆黑深海中但能像時代廣場的霓虹燈一般閃爍的魚。

保拉•安特那利:設計即藝術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aola_antonelli_treats_design_as_art.html

保拉•安特那利是紐約現代藝術館的展覽策劃人。她希望能向全世界全方位地傳播她對設計的理解。

勞爾•米頓演奏“所有的答案”和“彈撥若然娜”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aul_midon_plays_all_the_answers_and_tembererana.html

歌手、吉他演奏家勞爾•米頓在TED2007首次世界公演上演唱“所有的答案”,以及活潑的“彈撥若然娜”

弗蘭克•蓋瑞:“那又如何?”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frank_gehry_asks_then_what.html

在與理查•所羅•烏爾曼的天馬星空又不乏娛樂性的對話中,建築師弗蘭克•蓋瑞與TED的觀眾們分享 了如何變失敗為力量,他最近的作品,以及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那又如何?”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羅伯特•福爾探索動物移動的奧秘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obert_full_on_animal_movement.html

生物學家羅伯特•福爾與我們分享一些有趣動物的慢速錄影。我們可以近距離觀察蟑螂多刺的腿,這些多刺的腿可以幫助他們穿過網狀表面。還可以觀察到幫助壁虎爬牆那成千上萬的細毛而組成的腳。

霍德•利普森建造的“自我感知”機器人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hod_lipson_builds_self_aware_robots.html

霍德•利普森演示了他的幾個神奇的小機器人。它們不僅有學習能力,理解自己,甚至還能進行自我複製!

Maira Kalman, 插圖釋我心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maira_kalman_the_illustrated_woman.html

作家及插圖畫家 Maira Kalman 講述了她的人生和工作, 從為《紐約客》設計封面到她為兒童和成人設計的圖書. 她是一名美麗,睿智,芬香躍然於紙上的女人.

維蘭努亞•拉瑪錢德朗: 通往心靈中央的旅程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vilayanur_ramachandran_on_your_mind.html

神經學家維蘭努亞•拉瑪錢德朗(Vilayanur Ramachandran)在這篇演講中通過三個驚人的幻覺的案例,告訴我們大腦損傷可以揭示大腦組織和心智之間的聯繫。(絕大部分的中文翻譯來自科學松鼠會網站紅豬早已完成的翻譯) 。

Jan Chipchase 與我們的手機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n_chipchase_on_our_mobile_phones.html

諾基亞的調研者Jan Chipchase, 他的調研工作以人類怎樣與科技互動為主,從烏干達的小鎮到每個人的口袋,他從中得到了許多意外的發現。

Eleni Gabre-Madhin談關於埃塞俄比亞的經濟狀況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lene_gabre_madhin_on_ethiopian_economics.html

經濟學家Eleni Gabre-Madhin概述了她將在埃塞俄比亞建立第一個商品市場的雄心願景。她的計畫將會創造財富,把農民的風險降到最低,並把世界最大的食品援助接受國轉變成一個地區性的食品籃。

舍溫紐蘭講解電擊療法 2001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herwin_nuland_on_electroshock_therapy.html

醫生兼作家-舍溫紐蘭討論電擊療法的發展,它可用於治療危及生命的抑鬱症,包括治癒了他自己的病症。這是一個關於治療、救贖以及第二次生命的感人至深的演講。

拉裏•萊西格談法律如何扼殺創造力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larry_lessig_says_the_law_is_strangling_creativity.html


拉裏•萊西格,一位深受線民們推崇的律師,引用約翰•菲力浦•蘇薩,版權法和“美國作曲家,作者與出版商協會(ASCAP)聯合體”等例子來支持他復蘇創造性文化的立論

Paul Rothemund:DNA魔法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aul_rothemund_casts_a_spell_with_dna.html

Paul Rothemund正在編寫一種特殊的「密碼」以使DNA能自己排列成星形、笑臉及其他圖案。您會為之感到震驚,但您所看到的只是分子自我排列組合的小型表演,它實際上揭示了未來製造出各種東西的無限可能。

大衛•基斯有關氣候變化的驚人觀點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keith_s_surprising_ideas_on_climate_change.html

環境科學家大衛•基斯推廣一種實惠、高效、驚人的方法來解決氣候變化:如果我們在大氣中注入大片的灰,讓灰來反射陽光和熱量會怎樣?

Juan Enriquez要種植能源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uan_enriquez_wants_to_grow_energy.html

Juan Enriquez挑戰我們固有的生物能源的定義。石油、煤炭、天然氣和其他碳氫化合物,並不是化學物質,而是生物產品,都是來源於植物。因此,是可以種植的。他認為,我們獲取燃料的方法,需要根本性的改變。

拉裏•布利連談樂觀主義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larry_brilliant_makes_the_case_for_optimism.html

我們早在50年前就已經知道氣候變暖正在發生,但是我們幾乎沒有採取任何的行動。Google.org基金會主任拉裏•布利連如是指出。但即使是這樣,即 使還有其他令人沮喪的趨勢,但是,布利連依然對未來報以樂觀態度,不妨看看他是怎麼說的。這是來自Skoll全球論壇的演講。 www.skollworldforum.org

烏瑟•瑪拉瑟拉歌頌“圖拉媽媽”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vusi_mahlasela_sings_thula_mama.html

狄恩•卡門 (Dean Kamen) 展示新的義肢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ean_kamen_previews_a_new_prosthetic_arm.html

發明家狄恩•卡門預覽替美國國防部開發的假肢。他在運用新科技解決困難的同時,展現了人道主義關懷的偉大精神.

愛琳 麥奇重新定義字典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rin_mckean_redefines_the_dictionary.html

被受愛戴的紙質字典是不是註定要絕跡了?在這個充滿感染力和活力的演講裏,首席字典編纂家,愛琳 麥奇,從多方面看印刷字典的轉型。

Andrew Mwenda 另眼看非洲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ndrew_mwenda_takes_a_new_look_at_africa.html

在這個另類演講中,記者Andrew Mwenda引領大家去重新看待“非洲問題”-拋開傳統媒體對於貧困、內戰、絕望等的報導,去看在這片大陸上創造財富、幸福的各種機遇。

史蒂芬•平克談語言和思想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ven_pinker_on_language_and_thought.html

在他所著《思想的實質》的獨家新書介紹會上,史蒂芬•平克探討了語言如何表達內心的思想--以及我們的遣詞用句中透露出多少鮮為人知的資訊

eborah Scranton和她的“戰爭影像”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eborah_scranton_on_her_war_tapes.html

電影製作人Deborah Scranton談論並且展示了她的紀錄片《戰爭影像》的一些片段,這部紀錄片由戰鬥在伊拉克前線的美國士兵親手錄製。

前田約翰講述"簡潔"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ohn_maeda_on_the_simple_life.html

前田約翰工作於MIT的媒體實驗室。他從事于技術和藝術融合的領域,這個領域很複雜。這個演講就是要為您細細道來。

卡洛琳•波科帶我們傲遊土星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arolyn_porco_flies_us_to_saturn.html

行星科學家卡洛琳•波爾科向我們展示了凱西尼號探測器傳回的土星圖像,探測器著重拍攝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和冰凍土衛二。

Kenichi Ebina的魔幻舞步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kenichi_ebina_s_magic_moves.html

Kenichi Ebina的舞步某種程度上挑戰了人類骨骼的極限。他將街舞和Hip-hop通過默劇加以融合表現,表演行雲流水,令人驚豔。

理查布蘭森:3萬尺高空中的生活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ichard_branson_s_life_at_30_000_feet.html

理查布蘭森向TED主持人克裏斯安德森訴說了自己事業上的跌宕起伏,從成為億萬富翁到幾乎喪命的冒險,這些故事解釋了他的動機(有些是非常驚人的)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

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

兩岸與國際教育

兩岸與國際教育

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

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

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

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

多元文化、弱勢關懷與特殊教育

多元文化、弱勢關懷與特殊教育

高等教育類型、功能與發展

高等教育類型、功能與發展

升學制度與12年國民基本教育

升學制度與12年國民基本教育

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

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

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

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

現代公民素養培育

現代公民素養培育

什麼是設計?Philippes Starck

什麼是設計?Philippes Starck

設計師Philippes Starck在這場演講中,並沒有使用絢麗的幻燈片展示,他以18分鐘來深究:「為什麼要設計?」,這場演講後的一年,他宣布退休,之後的復出,Philippes Starck展現了設計師對於永續材料及理念的反思。

我的建築師Nathaniel Kahan_My Architect

我的建築師Nathaniel Kahan_My Architect

知名建築師Louis Kahan的兒子Nathaniel Kahan追尋父親的腳步,拍成的紀錄片,從中可以看到Louis Kahan無私的建築師精神

TEd

伊東豐雄:「這是21世紀的住宅實驗場」Next-Gene下代基因建築

伊東豐雄:「這是21世紀的住宅實驗場」Next-Gene下代基因建築

什麼樣的建築計畫,可以讓伊東豊雄譽為「21世紀的住宅實驗場」、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選為「大會正式特展」、也讓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建築雜誌之一《A+U》,以全本雜誌進行專題介紹? 2007年5月,由深具遠見的企業家發起,啟動了「Next-Gene大地建築國際計畫」;10位來自歐亞美洲不同國度、10位來自台灣的知名建築家與建築團隊,應邀將他們心目中描繪下一世代住宅的美麗願景,實踐在澳底這片如畫般的大地上。這座世界級的建築舞台、20建築家的首度集體創作,於2008在6月在台灣誕生,要為下一世代的新建築,開創新視野、新形貌與新秩序!

喬納森•哈裡斯:互聯網中的秘密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onathan_harris_tells_the_web_s_secret_stories.html


基於對人類生存狀況深切的情愫和關懷,喬納森•哈裡斯想要詮釋互聯網中的情感世界,並通過挖掘和搜集互聯網來展示我們所有人感受和找尋的東西。

艾米莉•奧斯特顛覆我們對非洲愛滋病情況的認知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mily_oster_flips_our_thinking_on_aids_in_africa.html

艾米莉•奧斯特從經濟學的角度重新分析了非洲愛滋病情況的資料,並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所有我們知道的關於愛滋病在陸地上的傳播情況全是錯的。

Rives 的淩晨4點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ives_on_4_a_m.html

詩人Rives 用一段8分鐘的抒情折紙,將一系列歷史的巧合折疊到最讓人震驚的一刻:淩晨4點。

威爾•萊特:用玩具創造世界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will_wright_makes_toys_that_make_worlds.html

威爾•萊特快速、通俗易懂地展示了他的最新遊戲——《孢子》。這款遊戲必將與他以往的大手筆還要讓玩家感到震撼。

大衛-布林斯基(David Bolinsky)用動畫描繪了細胞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bolinsky_animates_a_cell.html

醫學繪畫家大衛-布林斯基通過3分鐘的驚人動畫展現了細胞裡熙熙攘攘的生命運動。

艾莉森·亨特换了新髋骨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llison_hunt_gets_a_new_hip.html

愛麗森•亨特需要進行髖骨更換手術。但根據加拿大的醫療制度,她需要忍著病痛等待近兩年才能排到手術。她只好採取了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恩戈奇依維艾拉關於“援助還是貿易”的演講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gozi_okonjo_iweala_on_aid_versus_trade.html

恩戈奇依維艾拉,前任尼日利亞財政部長,在2007年TED全球峰會的閉幕日上對四天來關於援助與貿易的討論進行了總結,並分享了她個人投身這一問題的相關故事

喬治•艾提:獵豹對河馬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george_ayittey_on_cheetahs_vs_hippos.html

加納經濟學家喬治•艾提針對非洲一些腐敗的領袖表達了自己有節制的憤怒,並號召“獵豹族”接管非洲。

威廉 凱門卡巴自製的風力發電機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william_kamkwamba_on_building_a_windmill.html

當他僅僅14歲的時候,馬拉維發明家威廉 凱門卡巴效仿他在圖書館裡發現的草圖,用廢棄的備件給他家做了一個風力發電風車。

Euvin Naidoo:投資非洲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uvin_naidoo_on_investing_in_africa.html

南非投資銀行家尤威恩•奈多解釋為什麼投資非洲是極具意義的買賣

克裡斯.阿巴尼講述非洲故事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hris_abani_on_the_stories_of_africa.html

在這篇深沉的個人演講中,尼日利亞作家克裡斯.阿巴尼認為是一些故事讓"我們知道如何成為我們自己"。他通過包括他自己的作品在內的詩篇與敘事作品來追尋非洲之心。

派翠克•阿瓦談領袖型人才的培養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atrick_awuah_on_educating_leaders.html

派翠克•阿瓦用實踐表明文理學院的博雅教育對於培養真正的領袖人才是至關重要的。

--------
大學給他的影響是:有能力去面對複雜的問題,然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創造力是上帝賦予人們的能力中最棒的一件事。

微軟公司內部成功的原因,員工堅持不解、充滿創意,且激勵不斷。此外還有一些外部因素,像由政府提供的自由市場、法治規範、基礎設施,講者稱為領導者的作為,而非自然產生。

迦納的問題包括三個層面:貪污腐敗、機構薄弱、以及運作機構的人。

迦納大學畢業生權力的渴望大於責任。

博客來書籍館>組織意象

博客來書籍館>組織意象


[PPT] 簡報1組織意象.ppt - 投影片1

組織喻象


------
巧妙的意象

索爾•格里菲斯談日常生活 中的發明 中:
將結構看成計算,結構即訊息,將宇宙看成一部計算機

保拉•安特那利:設計即藝術 2007
保拉•安特那利是紐約現代藝術館的展覽策劃人。她希望能向全世界全方位地傳播她對設計的理解。

史蒂夫.詹森:互聯網就像一個城市 2003
史蒂夫.詹森說互聯網就像一個城市:許多人曾參與它的修建,但沒有人能完全控制它,其內的各個部分錯綜複雜的相互聯繫卻又可以獨立運行。當災難在一處發生發生,別處的生活依然繼續。

提爾妮•提絲:與翻車魚同遊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tierney_thys_swims_with_the_giant_sunfish.html

海洋生物學家提爾妮•提絲邀請我們一起進入海洋,尋訪“Mola mola”,也就是翻車魚(或稱太陽魚)的世界。這種龐然大物會曬太陽,以水母為食,還會享受“按摩”,它們為研究大洋生物如何生存提供了線索。

Blaise Agueray Arcas演示Photosynth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laise_aguera_y_arcas_demos_photosynth.html

Blaise Aguera y Arcas進行了炫目的Photosynth演示,這個軟體可以改變我們觀看數碼圖像的方式。使用從網上挑出的靜態照片 , Photosynth創建了歎為觀止的夢幻景象,並且可以穿梭其中。

恩戈奇 奧孔約 依維拉談非洲的商機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gozi_okonjo_iweala_on_doing_business_in_africa.html

我們總是聽聞非洲的一些負面新聞,如饑荒,疾病,衝突和貪污。但恩戈奇說,非洲國家也有另外一些事情正在發生,這些事很少被人提及,比如非洲的改革和經濟增長,非洲的商機。

Anand Agarawala演示BumpTop桌面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nand_agarawala_demos_his_bumptop_desktop.html

Anand Agarawala演示BumpTop桌面。這是一種使用者介面,將普通的電腦桌面變成了眩目的3D桌面,使檔流覽的經驗變得隨心所欲,可以隨手放置文檔,周圍是貼滿便條的“牆面”。

鮑勃. 瑟曼說:我們也能成佛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ob_thurman_says_we_can_be_buddhas.html

在這個超連結的世界,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知道任何事情。佛教學者鮑勃. 瑟曼說,這個大眾啟蒙是我們走向佛性的第一步。

大衛洛克威爾在世貿廢墟中心的建築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rockwell_builds_at_ground_zero.html

在這段與記者庫爾特安德森的深刻對話中,設計師大衛洛克威爾談論了在911發生不久後在世貿廢墟中心建造觀景台的過程

Stephen Lawler的微軟虛擬地球之旅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phen_lawler_tours_microsoft_virtual_earth.html

微軟的Stephen Lawler帶我們進行了一次虛擬地球(Virtual Earth)的旋風之旅.你可以通過上升,下移的視覺體驗超逼真的城市景觀和完美的流暢性.這個成就的非凡之處在於它需要聚集驚人的資料量,

比爾•斯通探索世界最深洞穴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ill_stone_explores_the_earth_and_space.html

比爾•斯通是一位非比尋常的探險家,他曾探究過地球最深的深淵。他要討論他為尋找太空飛行新能源而開採月球冰層的努力,並想要開發一個自動機器人以研究木衛二號行星。

Hans Rosling 以新的視角解讀當今世界的貧困問題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hans_rosling_reveals_new_insights_on_poverty.html

Hans Rosing 教授用他的"超酷"的資料庫軟體展示世界各國擺脫貧困的歷程;他帶來的“美元街”展示了不同收入人群的居住條件;不要錯過了他在結束前的驚人演出。

談危險的模因,丹尼爾•丹尼特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n_dennett_on_dangerous_memes.html

從一隻螞蟻的小故事說起,哲學家丹•丹尼特用摧枯拉朽的思想齊鳴,有力地辯護了活著的思想--模因--的存在。

Alan Russell講人體的再生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lan_russell_on_regenerating_our_bodies.html


Alan Russell研究的是再生醫學 - 以一種突破性的思維方式去看待疾病與損傷,以一種方式向人體發送信號誘導其進行自我修復。

暗流长征/一段连国家地理频道都拍不出来的探险旅程 - 心理.励志 - 漫游书海 - udn阅读艺文

暗流长征/一段连国家地理频道都拍不出来的探险旅程 - 心理.励志 - 漫游书海 - udn阅读艺文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艾迪•瑞德演唱“風箏山”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ddi_reader_sings_kiteflyer_s_hill.html

歌手和歌曲作家艾迪•瑞德演繹“風箏山”,溫柔回望一段逝去的戀情。鋼琴伴奏湯瑪斯•多比。

艾荻•裏德演唱“珍惜你所擁有”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ddi_reader_sings_about_what_you_ve_got.html

演唱者/作者艾荻•裏德演唱“珍惜你所擁有”,這是對TED特別主題的一項思考:如何利用你的天賦和才華去創造不同。湯瑪斯•杜比鋼琴伴奏。

湯姆•翰尼談上帝與海嘯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tom_honey_on_god_and_the_tsunami.html

在2004年南亞海嘯的悲劇發生後的幾天裏,湯姆•翰尼牧師一直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慈愛的上帝怎麼會做出這種事呢?” 他在這個視頻中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

理查•道金斯對無神論鬥士的講話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ichard_dawkins_on_militant_atheism.html

理查•道金斯頓促所有無神論者去公開地表示他們的觀點 -- 和抵抗教派對政治和科學的滲入。 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有趣的,強而有力的演講。

Thomas Dolby和Rachelle Garniez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thomas_dolby_and_rachelle_garniez.html

融合了手風琴師與歌手Rachelle Garniez的歌喉以及她頑皮的鈴鐺演奏,由鍵盤師Thomas Dolby帶領的TED電子樂團以歡快的方式重新演繹了艾迪特•皮雅芙的名曲《玫瑰人生》。

WIRED 雜誌的 克裏斯•安德森 談技術的長尾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hris_anderson_of_wired_on_tech_s_long_tail.html

WIRED 雜誌的編輯 克裏斯•安德森 探索可行技術的四個階段:設定合理的價格,獲得市場份額,取代現有的技術,以及最終全面普及。

Natalie MacMaster用小提琴演绎里尔舞曲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atalie_macmaster_fiddles_in_reel_time.html

小提琴家Natalie MacMaster 和TED音樂總監Thomas Dolby共同演奏Dolby的原創歌曲《藍色是條河》,這超脫的二重奏還有點小伴舞。

Google創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談Google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ergey_brin_and_larry_page_on_google.html

Google共同創始人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帶領大家揭開Google工作機器的廬山真面目,分享國際搜索模式、博愛的Google基金會以及公司致力於革新和提升員工幸福感的各類珍聞軼事。

斯蒂歐(Stew )說“黑人滑雪”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w_says_black_men_ski.html

黑人去了阿斯彭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歌手/詞作家斯蒂歐將會在他的作品中以極大的幽默感和智慧告訴你。(提示:“這裏是冬日的仙境,像在野獸的肚子裏。”)斯蒂歐在舞臺上的合作者是黒蒂羅德瓦爾德(貝斯手) 和喬恩斯本尼(鍵盤/吉他手)。

詹姆斯•霍華德•昆斯特勒解析市郊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mes_howard_kunstler_dissects_suburbia.html

在詹姆斯•霍華德•昆斯特勒眼中,公共空間應該是市民生活的靈感體現及公共利益的傳達。然而,他表明,美國儼然已成了不值得關心的地方。

大衛•凱利談產品的人性化設計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kelley_on_human_centered_design.html


演講人是來自IDEO公司的大衛•凱利。他談到,如今的產品設計對硬體的關注度已經越來越少,更為核心的是用戶體驗。他用一組視頻向大家演示了這種新穎、變化無窮的方法的應用,其中有個例子位於紐約的普拉達商店的設計。

斯圖爾特•伯蘭特談貧民區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wart_brand_on_squatter_cities.html

越來越多的人正從農村遷移至城市,使得農村被荒廢。這些來到城市的人很多生活在貧民區裏。斯圖爾特•伯蘭特說,這是一個好現象。為什麼呢?讓他用3分鐘時間告訴你答案吧。

GoLan Levin 軟體工程 (用於) 藝術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golan_levin_on_software_as_art.html

工程師兼藝術家Golan Levin 推動視聽和科技的可能極限。 在這個令人驚歎的TED演講中,他展示了他的兩個程式來表現他最原始的創作。

珍妮•古道爾論人和猿的區別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ne_goodall_on_what_separates_us_from_the_apes.html

雖然珍妮•古道爾還未發現人和黑猩猩之間缺失的鏈結,可她比其他人更接近成功。這位靈長類動物學家說,人與黑猩猩之間惟一的真正區別是我們有複雜的語言。她敦促我們著手用語言改變世界。

迪恩 卡門談發明與施與 2002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ean_kamen_on_inventing_and_giving.html

發明家迪恩 卡門提出了他對塞格威的論點,也讓我們瞥見了他的下一個大點子(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可擕式能源和水源淨化技術)。

克雷格•文特:DNA和海洋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raig_venter_on_dna_and_the_sea.html

從艱苦漫長的環球探險中,基因組學先驅克雷格•文特忙裏偷閒,為我們講述其團隊描繪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歷程。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發現了數百萬的基因。

Caroline Lavelle演奏大提琴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aroline_lavelle_casts_a_spell_on_cello.html

Caroline Lavelle像女巫降下咒語一樣彈奏著大提琴,偶爾在她金色的長髮裏隱藏著田園歌謠。她將演唱“Father than the sun”,由Thomas Dolby鍵盤伴奏。

Dan Dennett: 我們的意識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n_dennett_on_our_consciousness.html


哲學家 Dan Dennett 有力地論述了其觀點:我們不僅不瞭解自己的意識,而且一半時間都被大腦愚弄著。

Evelyn Glennie 展示關於聽的藝術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velyn_glennie_shows_how_to_listen.html

在這個令人高漲的表演中,聾人打擊樂演奏藝術家Evelyn Glennie 展示了,聽音樂不僅僅是簡單的聲波振動耳膜的過程。

William McDonough 談「從搖籃到搖籃」理念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william_mcdonough_on_cradle_to_cradle_design.html

致力於環保的建築師兼設計師 William McDonough 問,如果設計師心系所有子孫、所有物種、直到永遠,我們的建築及產品會是什麼樣子?

Rives的TED2006 再組合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ives_remixes_ted2006.html

詩人Rivers 用一首精彩的嘲鶇搖籃曲韻文,重新總結了TED2006 大會上最令人難忘的時刻

Jeff Bezos:未來的網路創新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eff_bezos_on_the_next_web_innovation.html


網路產業的興衰常被比作淘金熱。但是亞馬遜公司(Amazon.com)的創始人Jeff Bezos則認為它更像是電氣製造工業的早期。

羅伯特.懷特談樂觀主義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obert_wright_on_optimism.html

作者羅伯特解釋了"非零和效應"是如何在機緣與合作的互動中,引導了我們的進化,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它來拯救今天的人類世界。

瀕危文化——菲爾•鮑傑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hil_borges_on_endangered_cultures.html

攝影師菲爾•鮑傑展示了幾張罕見的照片,是他拍攝的印度達蘭薩拉山區裏的人們,以及亞馬遜厄瓜多爾地區的叢林。他的這些照片記錄是為了能幫助保存這些瀕危的文化。

塞斯-戈丁和他的切片麵包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eth_godin_on_sliced_bread.html

在一個有太多選擇而時間有限的世界裏,我們自然而然會忽視那些平淡無奇的東西。行銷專家塞斯-戈丁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就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而言,相比那些乏味的,壞的或者是怪異的想法更容易取得成功。

詹姆士•沃森的DNA探索之旅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mes_watson_on_how_he_discovered_dna.html

諾貝爾獎得主詹姆士•沃森以一個真實而有趣的故事為TED 2005揭開帷幕——他是如何和他的研究夥伴法蘭西斯•克裏克破解了DNA的結構之謎。

Vik Muniz 用電線和糖創作藝術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vik_muniz_makes_art_with_wire_sugar.html

Vik Muniz 能夠用任何東西進行藝術創作,如粉碎的紙張,電線,雲彩或鑽石。在此他描述了這些作品背後的思路,帶給我們一次不可思議的圖像之旅。

弗蘭斯.蘭廷的大自然寫意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frans_lanting_s_lyrical_nature_photos.html

在這個非常棒的幻燈片裏,著名自然攝像師弗蘭斯.蘭廷展示了“生命”工程,通過一系列詩意般的圖片講述了我們的星球,從最開始的大爆炸到現在的多樣化。錄音:菲力浦.格拉斯

Paul Bennett:細節是設計的靈魂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aul_bennett_finds_design_in_the_details.html

通過展示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不尋常的有趣產品,英國品牌及設計大師保羅•班尼特闡述了設計並不需要大動作而只需解決普遍而被忽視的小問題的觀點。

阿力克斯•史蒂芬看望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lex_steffen_sees_a_sustainable_future.html


阿力克斯•史蒂芬是“改變世界”(Worldchanging.com)網站的創建人,他在這個演講中指出,減低人類生態足跡在當下之意義尤為巨大,原因 在於西方那一套生活方式將不能推廣到發展中國家,因為那樣將消耗大量的資源。(因為西方的那一套生活方式正逐步推廣到發展中國家,進一步加劇著資源的大量 消耗。)

大小創意正體中譯

史蒂芬.塞格麥斯特(Stefan Sagmeister )與你分享快樂的設計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fan_sagmeister_shares_happy_design.html


平面設計師施德明將帶領觀眾進入使他快樂的生活時刻的有趣旅程,並講述了這些快樂時刻與好設計之間有多少關係。

蘿拉•約克演唱<我要的是什麼>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nora_york_sings_what_i_want.html


蘿拉•約克極富魅力地演唱了她的歌曲<我要的是什麼”>。鍵盤手:傑米•勞倫斯,吉他手 :斯蒂夫•塔希斯,貝斯手:亞瑟•凱爾

Susan Savage-Rumbaugh:猿類也會寫字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usan_savage_rumbaugh_on_apes_that_write.html


Savage-Rumbaugh以研究矮黑猩猩(Bonobo)為生。它們的語言和模仿能力讓聽眾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個物種的習性多少由先天決定,多少又由環境、文化決定。

阿爾•塞克爾:人腦是糾結的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l_seckel_says_our_brains_are_mis_wired.html

阿爾•塞克爾是一個認知神經學家,他探索愚弄我們頭腦的感知幻象。很多障眼術幫助他證明我們不僅容易被愚弄,而且一定程度上我們喜歡這些障眼術。

Juan Enriquez暢談基因組學與人類未來 2003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uan_enriquez_on_genomics_and_our_future.html

未來學家Juan Enriquez指出,科學發現需要順應日新月異的密碼以及我們對密碼的熟練掌握,同時他強調這個看法在基因組學領域的應用

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 重建盧旺達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ill_clinton_on_rebuilding_rwanda.html

在接受2007 TED大獎的時候,比爾-克林頓呼求各方援助,力爭將醫療保健帶到盧旺達以及世界的其他角落。

詹姆斯•納特威展示批判戰爭的攝影作品 2007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mes_nachtwey_s_searing_pictures_of_war.html

在領取2007年度TED大獎的時候,戰地攝影師詹姆斯•納特威展示他畢生的作品。同時請求TED大會幫助他在數字時代繼續用新聞攝影使用創新的動人的方法來講述故事。

卡爾•歐諾黑推崇“慢活主義”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carl_honore_praises_slowness.html

記者卡爾•歐諾黑認為,西方世界對速度的過分強調侵蝕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隨著人們開始日漸放緩他們太過現代化的生活,一場關於“慢與快”的反思也在醞釀之中。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查理斯•利比特談創新 2005

查理斯•利比特談創新

在這個貌似隨意的演講中,查理斯•利比特編織了一個嚴謹的論斷:創新再也不是只來源於專業人士。有激情的業餘人士,通過使用新的工具,正在創造一些不可能來源於公司的產品和典範。

------
結語對教育系統以開源方式開發教材的建議

馬丁•裏斯問道:這是我們最後的世紀嗎? 2005

馬丁•裏斯問道:這是我們最後的世紀嗎?

作為一個天文學家,同時作為人類社會中憂心忡忡的一員,馬丁•裏斯爵士從宇宙全景的視角考察我們的星球和其未來。他敦促要採取行動以避免科技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毀滅性後果。

Anna Deavere Smith眼中的美國符號 2005

Anna Deavere Smith眼中的美國符號

身為作家和演員,Anna Deavere Smith生動了演繹了作家Studs Terkel,罪犯Paulette Jenkins,韓國百貨商人和一位牛仔的故事。內容摘錄自她的個人作品“在路上:尋找美國符號。”

史蒂芬詹森帶我們參觀《神秘地圖》 2006

史蒂芬詹森帶我們參觀《神秘地圖》

作者史蒂芬詹森帶領我們參觀《神秘地圖》10分鐘,這本書講地是1854年發生在倫敦的霍亂,以及它在科學,城市以及現代社會上的影響。

尼爾•哥申菲爾德(Neil Gershenfeld):Fab Labs 2006

尼爾•哥申菲爾德(Neil Gershenfeld):Fab Labs

尼爾•哥申菲爾德是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在這個演講裏,他講述了 Fab Lab 的故事。FabLab就是一個可以讓人們在裏面應用數位以及類比工具去製造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低成本實驗室。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但卻可以帶來深遠的影響。

索爾•格里菲斯談日常生活 中的發明 2006

索爾•格里菲斯談日常生活 中的發明



索爾•格里菲斯(Saul Griffith)是一位發明家,也是麥克亞瑟天才獎獲得者。在這個演講裏,他分享了包括“智慧繩索”、以及屋子一般大小的載貨風箏在內的一些有趣的發明。

-----
自我複製系統

Lionel Penrose

Roger Penrose

Lisa Randall

將結構看成計算,結構即訊息,將宇宙看成一部計算機

被宇宙定義的結構

Dean Ornish: 世界的致命飲食 2006

Dean Ornish: 世界的致命飲食


別再為愛滋病、癌症和禽流感過度憂慮了。心血管疾病每年致死的人數比其他疾病加起來的還要多,而這大部分都是可以預防的。Dean Ornish醫生將會解釋如何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從而挽救我們的生命。

Robert Neuwirth談論"影子城市" 2005

Robert Neuwirth談論"影子城市"

Robert Neuwirth,《影子城市》(Shadow Cities)的作者,在這個演講裏帶領大家尋找世界上的寮屋據點--現在十億人正住在這樣的家園上。Robert發現,這些貧民窟正在當地人的努力下,被建設成為年輕而有活力的新都市。且看他的講述。

Bjorn 為全球問題訂定先後次序 2005

Bjorn 為全球問題訂定先後次序

如果你有五百億元,你首先會用來解決哪些問題?是愛滋病還是全球暖化?丹麥政治科學家Bjorn Lomborg 提出了出人意表的答案。

韋德大衛斯討論瀕危文化2003

韋德大衛斯討論瀕危文化2003

透过眩目的照片和故事,国家地理探索者的韦德戴维斯庆祝世界土著文化非凡的多样性,这些文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
人類學核心 它的思想要義是我們的生活世界 不存在於一個絕對的意識之中 而是一個現實模式,是一種適應選擇的的結果。

羅伯特.懷特談樂觀主義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obert_wright_on_optimism.html

作者羅伯特解釋了"非零和效應"是如何在機緣與合作的互動中,引導了我們的進化,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它來拯救今天的人類世界。

Rives主宰網際網路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ives_controls_the_internet.html

有多少詩人可以將eBay,Friendster和Monster.com濃縮成一首精彩絕倫的小詩?請欣賞Rive的獨一無二的表演。

彼得•蓋布瑞爾用視頻與不公正抗爭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eter_gabriel_fights_injustice_with_video.html


音樂家、活動家彼得•蓋布瑞爾參與監督團體“目擊者”,共同致力於維護人權。在這裏,他分享了他非常私人的動機,並講述了行動中的公民記者的故事。

Ray Kurzweil 科技將如何改造我們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ay_kurzweil_on_how_technology_will_transform_us.html


發明家,創業家以及夢想家 Ray Kurzweil 用豐富合理的內容來解釋為什麼到2020年時代,我們將已經反策劃了人的大腦;納米機器人將會在你的意識裏運轉。

Michael Shermer 談奇異的信念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michael_shermer_on_believing_strange_things.html

為什麼人們會看到聖母瑪利亞在三明治上,或是會聽到"天堂之梯"那有魔力的歌詞呢?利用影片跟音樂,懷疑論者協會理事長 Michael Shermer 告訴我們要如何說服自己去相信、細看事實。

彼得•多納利揭示統計資料是如何迷惑陪審團的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peter_donnelly_shows_how_stats_fool_juries.html

來自牛津大學的數學家,彼得•多納利揭示了人們在理解資料時通常會犯的錯誤,以及這些錯誤會給審判罪犯的結果帶來多麼深重的影響

愛德華•布廷斯基與他的人造風景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dward_burtynsky_on_manufactured_landscapes.html

攝影師愛德華•布廷斯基接受2005年TED大獎的時候,許下了一個願望:用他的攝影作品,讓更多的人關注可持續性發展這樣一個全球話題。

羅伯特•費舍爾的醫學發明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obert_fischell_on_medical_inventing.html

在獲得了2005年TED 的獎項之後,發明家羅伯特•費舍爾的三個TED 願望是:把癲癇症神經反應刺激器(RNS) 應用到其他的腦科疾病上;設計出一個最人性化的偏頭痛治療儀,以及給所有參加 TED 大會的人一個挑戰:尋找一種能夠改善美國醫保體系的方案。

博諾 呼籲大家為非洲採取行動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ono_s_call_to_action_for_africa.html


音樂家與社會活動家 博諾 獲頒 2005 TED Prize 時的精彩演說。 博諾認為援助非洲不是另一個明星標榜的事業,而是一個世界級的危機。

伯特 魯坦 預見太空未來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urt_rutan_sees_the_future_of_space.html

在這篇熱情洋溢的演講中,傳奇的太空船設計者伯特 魯坦鞭笞美國停滯政府資助的空間探索項目,並呼籲企業家重拾這個美國國家宇航局中斷的項目。

賈桂琳 諾沃格拉茨為結束貧窮而投資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jacqueline_novogratz_invests_in_ending_poverty.html

賈桂琳.諾沃格拉茨在讚揚世界對非洲和貧窮的高度興趣同時,也很有說服力地爭辯應該用新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沙沙維琪尼:投資新聞自由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asa_vucinic_invests_in_free_press.html

新聞自由——報紙、雜誌、電臺、電視臺、博客——是民主社會的脊樑(也是監督商業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沙沙維琪尼——一位元來自貝爾格萊德的記者——講述他新建的基金會如何以賣”新聞自由債券“的方式支援獨立媒體。

伊卡柏•卡迪爾(Iqbal Quadir): 手機是戰勝貧窮的利器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iqbal_quadir_says_mobiles_fight_poverty.html


伊卡柏•卡迪爾(Iqbal Quadir)講述了他童年在貧窮的孟加拉以及之後在紐約作為銀行家的經歷。這些經歷促使他籌建了一家手機運營商,連接孟加拉8000萬農村人口,並成為自下而上發展的宣導者。

伊娃•韋爾泰什對醫學未來的展望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eva_vertes_looks_to_the_future_of_medicine.html

伊娃•韋爾泰什——一位演講時年僅19歲的少女——介紹了她醫學研究的經歷和驅使她探究癌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病因的動力

巴里 施瓦茨:選擇的困惑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barry_schwartz_on_the_paradox_of_choice.html

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對西方社會的一個中心信條-選擇的自由發起衝擊。在施瓦茨看來更多的選擇沒有使得我們更自由,反而讓我們變得癱瘓。它們非但沒有讓我們感到更愉快反而帶來更多的不滿意。

奧布裏德格雷Aubrey de Grey說,我們能夠避免老化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aubrey_de_grey_says_we_can_avoid_aging.html

劍橋大學的研究員奧布裏德格雷Aubrey de Grey認為,衰老只不過是一種疾病——一種可治癒的疾病。根據奧布裏德格雷Aubrey de Grey,人類的衰老主要體現在7個方面,所有這一切都可以得以避免。

Steven Levitt分析毒品交易經濟學 2004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steven_levitt_analyzes_crack_economics.html

《魔鬼經濟學》的作者Steven Levitt展示了有關毒品交易的最新經濟資料。與傳統看法不同的是,他認為街頭販子其實無利可圖:他們的收入不僅低於最低工資線,更要冒著被頭頭解決的生命風險。

David Deutsch講述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david_deutsch_on_our_place_in_the_cosmos.html


著名科學家David Deutsh將理論物理擱置一旁,而對一個更為急迫的話題展開論述:人類的存續。他表示,解決全球暖化的第一步是承認我們有問題需要解決。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談奇妙的宇宙 2005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richard_dawkins_on_our_queer_universe.html

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通過觀察以人類作為參照系導致我們對這個宇宙的理解受到限制的角度對“思考不可能”這一命題進行闡釋。

海倫.菲舍爾解密愛情與出軌 2006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s/helen_fisher_tells_us_why_we_love_cheat.html

人類學家海倫.菲舍爾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十分微妙的話題--愛情--她解釋了愛情的演變,愛情的生化基礎和社會地位。她在結束的時候還告誡我們亂用抗抑鬱劑背後隱藏的可怕後果。

從「若是假榜首 入學資格取消」談起

從「若是假榜首 入學資格取消」談起

四技二專統測爆發疑似竄改成績弊案是一件人遺憾的事情。25日檢察官今天凌晨聲請羈押補習班負責人、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職員獲准。台中市政府明快先予以停止招生3個月的行政處分,等司法判決結果證實該補習班確定有勾結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人員等情事,將依違反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25條規定,作撤銷立案之行政處分。教育部組成專案小組,今天將到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了解,並檢討改進防弊措施,並表示如查證考生成績被改過,根據簡章規定,將取消錄取及入學資格。
上述事件發展是綜合自由、聯合、國語、公民新聞台電子報。個人簡單分析案例中的角色有補習班負責人、測驗中心職員、考生、教育部、入學測驗中心、台中市政府、補習班等。
台中市政府明快做出停止招生三個月行政處分值得肯定,只是媒體報導中未呈現其行政處分的流程,是發新聞稿還是發公函。是預期做出處分,還處分已經生效。等待判決確定已是數年的事,大家早已忘記這一回事,就算記得也沒有補救的實益。
若是假榜首,入學資格取消,這明顯是針對考生權益的發言。考生有兩種可能情況,其一,可歸責於考生,其二,反之。如果考生到補習班補習認真讀書,補習班為了自己招生需要的違法行為,而處分考生,在邏輯上有點怪。
等判決定讞往往曠日廢時,假設弊案屬實,而考生已大學畢業,修完碩士,是否連同碩士資格一併取消。這涉及信賴保護原則,就算是到時取消入學資格的行政處分都未必有效。
至於教育部、台中市政府、測驗中心的角色分析屬於組織層次,不是自然人可以觀看TED影片「卡爾‧沙芬納:石油外洩事件背後的罪魁禍首,和檯面下的受害者」政府功能的流失才是我們擔心的問題。
從法規的層面,台中市政府提及「補習及進修教育法」,教育部提及簡章,整體事件在法規看不出補習班負責人、測驗中心職員可能的刑責。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Eve Ensler: 身體和靈魂的幸福 2004

Eve Ensler: 身體和靈魂的幸福
Eve Ensler,《陰道獨白》的劇作者,她向我們講述一段與友人關於絕經期的討論如何演變成這出舞臺名劇。她號召全球一起反對針對女性的暴力,並且告訴我們她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Ross Lovegrove 分享有機設計 2005

Ross Lovegrove 分享有機設計
設計師 Ross Lovegrove 說明他的「無脂」設計哲學, 並賞析幾件他的獨特產品,包含 Ty Nant 水瓶及 Go 椅。

吉米•威爾斯敍說Wikipedia(維基百科)的誕生 2005

吉米•威爾斯敍說Wikipedia(維基百科)的誕生
吉米•威爾斯回憶他怎樣組織起“一幫烏合之眾的志願者們”,給他們合作的工具並創建了Wikipedia,一個自發組織,自我修正,從未完成的線上百科全書。

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 - 統測弊案 四榜首坦承:成績是假的

自由電子報 即時新聞 - 統測弊案 四榜首坦承:成績是假的

統測中心職員收賄 篡改四技成績


反思
1.與設在雲林科技大學的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職員董尚德,兩人也向檢調承認有勾結行為,利用竄改答案卡方式將「爛成績變成榜首」。
---------

這樣的制度設計,大有問題。國中基測由外包資訊公司計算成績,但師大心測中心每一步驟留備份檔案,公告前,尚需要交叉比對,以保證不會出大問題。

2.一個人即可改變最終成績?整體流程都有再檢討的必要。

3.政府的角色和責任在大學入學考試應如何扮演。

Mena Trott 談部落格 2006

Mena Trott 談部落格

博客革命發起之母,博客發佈系統Movable Type的Mena Trott談她早期的博客經歷,她發現讓普通人能夠線上分享生活是使世界更友好,聯繫更緊密的關鍵。

Richard Baraniuk談開源學習 2006

Richard Baraniuk談開源學習

萊斯大學教授Richard Baraniuk闡述了有關Connexions的創想。這是他開創的開源線上教學系統。使用它無需課本,世界各地的教師可以自由共用並修訂課程資料。

XML

Connection

卡梅隆•辛克雷爾關於開源建築的講座 2006

卡梅隆•辛克雷爾關於開源建築的講座

接受了2006年TED獎後,卡梅隆•辛克雷爾向大家示範了熱情的設計師和建築師是怎樣應對世界住房危機的。他公佈了他TED獎勵的願望: 建立一個網路通過合作設計來改進全球生活標準。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林珍鋼琴即興魔術 2004

林珍鋼琴即興魔術


鋼琴家和作曲家珍林給出了一個神奇的表現,談到這個過程的創造力和即興獨奏移動一塊基於隨機序列的筆記。

音樂神童黃凱瑉小提琴表演技驚四座 2006

音樂神童黃凱瑉小提琴表演技驚四座

拉裏 布利連希望消滅傳染病 2006

拉裏 布利連希望消滅傳染病

拉裏 布利連醫生是2006年度TED大獎獲得者,他在這個演講裏講到了天花被消滅的故事,並且呼籲建立一個全球的監控體系,使之可以及時發現並且控制傳染病,防止其蔓延。

Global Public Health Intelligence Network (GPHIN)


-------
如何改善環境?拉裏 布利連醫生一步步腳印。

耶菡•妮珍兒:全球觀影日 2006

耶菡•妮珍兒:全球觀影日
在這篇充滿希望的演講中,耶菡•妮珍兒向眾人表述了她的2006年度TED大獎願望:有一天通過電影的力量讓世界團結起來。

Julia Sweeney 神啊,饒了我吧 2006

Julia Sweeney 神啊,饒了我把

Majora Carter城市改建的故事 2006

Majora Carter城市改建的故事

在慷慨激昂的演講中,獲得麥克亞瑟獎的活動家Majora Carter詳細地表述了她在South Bronx為環境正義而鬥爭的故事--並講述了少數民族地區如何被不完善的城市政策害得最慘。

建築大師雷默斯談西雅圖的圖書館 2006

建築大師雷默斯談西雅圖的圖書館

建築師約書亞•普林斯•雷默斯帶觀眾體驗眼花繚亂的視覺之旅,它展示了近期的三件作品:西雅圖中央圖書館、路易斯維爾(肯塔基州)的博物館廣場、以及達拉斯的查理斯•威利劇院

David Pogue: "至簡暢銷" 2006

David Pogue: "至簡暢銷"

紐約時報專欄作者David Pogue批判了技術史上最糟糕的介面設計, 並給出了令人鼓舞的好設計的例子. 為了讓內容更有趣, 他還不時開唱.

艾爾•高爾談如何避免氣候變化危機 2006

艾爾•高爾談如何避免氣候變化危機
如同他在《不願面對的真相》中所表現的幽默和人道精神,艾爾•高爾詳細地說明了十五種個人能馬上影響氣候變化的方法,從購買油電混合車到創造一個更新、更熱門的「全球暖化」品牌。

丹狄奈特回應里克·沃倫 Dan Dennett's response to Rick Warren 2006

丹狄奈特回應里克·沃倫

哲學家丹狄奈特呼籲學校應該一視同仁傳授所有宗教思想,使吾人了解宗教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奈特反駁沃倫在其著作《標竿人生》中的主張:欲達高尚之道德,必先拒斥演化理論

Jeff Han(韓傑夫)展示他革命性的觸控螢幕 Feb, 2006

Jeff Han(韓傑夫)展示他革命性的觸控螢幕

韓傑夫展示一種便宜、可擴展,並具有感壓能力的多點觸控電腦螢幕介面,這可能宣告只用滑鼠點擊的世代已經結束了。

東尼‧羅賓斯(Tony Robbins)談論為我們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原因

東尼‧羅賓斯(Tony Robbins)談論為我們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原因

東尼‧羅賓斯(Tony Robbins)討論在每個人驅使每個人行動的「無形力量」,並與在前排的高爾(Al Gore)以上擊掌的方式打招呼。

華理克 (Rick Warren) 談為人生目的而活

華理克 (Rick Warren) 談為人生目的而活

華理克牧師,《標竿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 一書的作者,分享他在本書創下驚人銷量後,自己所面臨的危機。他解釋,他相信神的旨意,是要我們每一個人運用自己的天份和影響力,去多行善事。


丹狄奈特回應里克·沃倫
哲學家丹狄奈特呼籲學校應該一視同仁傳授所有宗教思想,使吾人了解宗教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奈特反駁沃倫在其著作《標竿人生》中的主張:欲達高尚之道德,必先拒斥演化理論

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分享「一個孩子、一台筆電」的願景 Feb,2006

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分享「一個孩子、一台筆電」的願景

尼葛洛龐帝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他在演講中描述「一個孩子、一台筆電」計畫如何研發並分送「一台100美元」的筆記型電腦。


百元電腦的概念

林百里百元電腦思維

百元電腦(OLPC)的創意與困境

一百元電腦

EduBook 百元國民筆電 中視

[Acer aspire one][宏碁][小筆電][AOD250][WIN7][10 .1吋]-part.3

英國貧困學生可得免費電腦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Robert Full: 向壁虎的尾巴學習

Robert Full: 向壁虎的尾巴學習

生物學家Robert Full傾力研究令人驚訝的壁虎,研究其黏性超強的四隻腳及卓越的攀爬技巧。但在高速攝影之下,卻顯示出壁虎的尾巴扮演了最驚人的角色

Susan Savage-Rumbaugh on apes

Susan Savage-Rumbaugh on apes 蘇珊薩維奇 -魯博對類人猿

薩維奇 -魯博的工作與侏儒黑猩猩猩猩,它可以理解口語通過觀察和學習任務,部隊的觀眾重新思考有多少種什麼可以做的是確定生物學 - 多少的文化視野。

傑米•奧利佛 (Jamie Oliver) 的 TED 大奬願望:給予孩童食品教育

傑米•奧利佛 (Jamie Oliver) 的 TED 大奬願望:給予孩童食品教育

TED 大奬得主傑米•奧利佛分享了他在西維吉尼亞州亨丁頓市進行對抗肥胖計畫時,所遭遇的動人故事,全面改善我們對食品的無知。

安古柏談論學校午餐 2007

安古柏談論學校午餐

在2007年EG會議的演講中,"午餐革命者"安古柏談到即將到來的學童飲食新革命,學校午餐將選用在地生產、可持續性、當季,甚至具教育性的食材。

Brewster Kahbl建構一個免費的數位圖書館

Brewster Kahbl建構一個免費的數位圖書館

Brewster Kahle正在建構一個龐大的數位圖書館 --每一本出版過的書,每一部發行過的電影,網路上曾有的每一種資料類型... 都免費提供給大眾-- 除非有人更早達成這個目標。

喬納森‧卓瑞談「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

喬納森‧卓瑞談「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
喬納森‧卓瑞從四個基本問題談起(你可能會很驚訝自己竟答不出來),他著眼於我們知識中的漏洞,特別在科學方面,我們以為自己了解,或許並不然。

珍古德(Jane Goodall)幫助人們與動物共存

珍古德(Jane Goodall)幫助人們與動物共存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古德女士談論西坦尚尼亞造林計劃(TACARE)與其它她所主持的社區計畫,來幫助迅速擴張的非洲村莊的人民, 以及與他們比鄰生存而受到威脅的動物們。

莫瑞‧蓋曼(Murray Gell-Mann)談語言的共祖

莫瑞‧蓋曼(Murray Gell-Mann)談語言的共祖


在TED2007談完物理學的優美後,令人吃驚的莫瑞‧蓋曼很快就帶過另外一個他饒富熱情的興趣:找出我們現代語言的共祖。

Yves Behar 談如何設計會說故事的物品

Yves Behar 談如何設計會說故事的物品
設計師 Yves Behar 挖空心思討論他的偶像設計品 (葉子燈、Jawbone 耳機)。接著他談他的另一件機智、驚奇、優雅的設計品 - 「百元電腦」。

Alisa Miller 新聞的新聞

Alisa Miller 新聞的新聞

Alisa Miller, 國際公共廣播執行長,談論為何當我們想得知更多世界新聞的同時,美國媒體卻在減少報導篇幅。其中有驚人的數據及圖表。

Chris Jordan以圖像展示令人震驚的統計數據

Chris Jordan以圖像展示令人震驚的統計數據

藝術家Chris Jordan向我們表明了他所捕捉的於西方文化是什麼的樣子。他的超大尺寸圖片將一些難以想像的統計數字形象化--例如我們每天所消耗的驚人紙杯數量。

Anil Gupta:看不到的印度草根发明

Anil Gupta:看不到的印度草根发明

Anil Gupta 在发展中国家内寻觅着那些不知名的发明家们--那些本地的被贫困所掩盖的天才企业家,他们的能力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他展示了小蜜蜂网络(Honeybee Network)是怎么帮助这些人去建立他们所需要的沟通--得到他们应得认知度。

漢斯.羅斯林:亞洲的崛起--如何及何時

漢斯.羅斯林:亞洲的崛起--如何及何時
漢斯.羅斯林 (Hans Rosling) 當他年輕時在印度當交換學生時,第一次了解到了亞洲有能力奪回主導世界經濟的地位。在TEDIndia,他圖解了1858年以來世界經濟的成長,並且預測印度和中國超越美國的精確日期。

安瑞科薩拉:一睹原始狀態的海洋

安瑞科薩拉:一睹原始狀態的海洋 簡體
我門可以把海洋想像成全球的儲蓄帳戶 - 現在,我們只是取錢而不存錢。安瑞科薩拉告訴我門如何通過建立海洋禁捕區來重新給我門的帳號充夠值。於此同時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生態和經濟福利。

羅裏•桑澤蘭:在細節上下功夫

羅裏•桑澤蘭:在細節上下功夫

人們通常認為複雜的問題需要用複雜的方法來解決,然而廣告大師羅裏•桑澤蘭德(Rory Sutherland)認為,眾多浮華且成本高昂的方案恰好掩蓋了那些更簡單有效的方法。在這裏,羅裏通過行為經濟學的理論以及令人捧腹的案例,闡述了他的觀點。


教育反思
1.強調學校本位課課程,不如重視學校教學活動設計。

2.與其選校選班選老師,不如重視親師溝通學習成長。

(二)缺乏本土性生態與環境的調查資料與教學資源

問題
缺乏本土性生態與環境的調查資料與教學資源
近年來環境變遷急遽與環境災難頻繁,相關的生態和環境資料必須迅速更新,才能顯現正確的面貌。生態與環境教育需要完整正確的生態與環境的調查數據,尤其是本土性(地區性)的生態資料和環境數據,更是推動生態和環境教育的重要教學資源。生態與環境資料的調查和監控,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經費,因此常常受到忽視。

策略
支持生態與環境教育的研究
1.補助本土性的生態和環境資料調查研究,建置生態與環境調查資料庫,並發展為相關教學資源的資料庫。
2.強化生態與環境教育的學術研究能力,建立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提供生態與環境教育的理念、願景、政策、執行策略、與評估。
3.逐年調查學生與社會民眾的生態與環境素養,分析發展的趨勢,一方面檢核生態與環境教育的推動成效,另一方面了解學生及社會民眾對環境議題的關切處和忽略點,可以作為落實生態與環境教育的參考。

反思
1.生態資料很難由教育位來建立,宜有專責單位。

2.簡易的鄉土調查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生態與環境教育推動缺乏制度化運作及資源有效整合

問題
生態與環境教育推動缺乏制度化運作及資源有效整合
目前政府許多部會機關,在其業務相關範疇內提供正規與非正規環境教育推動管道,但由於各單位業務分散,且其間缺乏訊息流通管道,各行其是的業務處理方式,皆造成資源浪費與運作機制分散之困擾。再者,跨部會合作、中央行政、地方縣市政府與學校之間網絡連結不足,故如何有效進行資源整合,達事半功倍之運作推動,為一重要工作。

策略
行政與資源整合
1.建立跨部會對話平台有效整合政府資源
幾乎中央各個部會都有生態與環境教育相關的業務,直接承擔生態和環境教育業務是教育部、環保署、和農委會,而內政部的國家公園處、交通部的觀光局、經濟部的能源局、水資源局等,也有相關業務,強化跨部會對話機制,整合政府相關資源,才能有效落實生態與環境教育。
2.環境教育立法與整合相關政策
透過完成「環境教育法」立法,設置環境教育基金支持環保團體和學校執行環境教育計畫,規範政府部門編列環境教育經費,建立環境教育人員和場地的認證機制,及推動環境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師研習等。
3.設置環境教育專責單位及人員
生態與環境教育為新興的議題,目前政府機構和學校大都沒有設置專責單位和人員處理所衍生的業務。為因應生態與環境教育業務的重要性與急迫性,應配合政府組織再造的機會,中央部會、縣市政府和各級學校應設置環境教育的專責單位和人員。

反思
1.建立跨部會對話平台有效整合政府資源,是Web 2.0的觀點。Web 3.0則是將各部會環境教育的用語統一,以利使用蒐尋。

2.環境教育立法與整合相關政策,設置環境教育專責單位及人員,如果每一教育議題都要設專責單位,可以想像其結果是無法執行。學校設環境教育組或環境教育教師嗎?應該回歸議題的本質,融入各科教學。

12年國教不來 親子負擔好重 - 台灣立報

12年國教不來 親子負擔好重 - 台灣立報


反思

1.王素真表示,家長對教育政策的制定了解不多,但是對12年國教最直接的想法是:能夠讓孩子減輕升學壓力、家長減輕經濟負擔。這應該是多數家長的心聲。

2.12年國教減輕升學壓力的機制為何?如何確保其運作?

3.12年國教減輕教育經濟負擔機制為何?如何確保其運作?

4.為何高社經背景家庭學生不選擇免試升學?

5.家長還會關心學校教學品質對學生繼續升學或就業的幫助。

我國一定要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請閉嘴 - ponkmon155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我國一定要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請閉嘴 - ponkmon155 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反思

1.名星高中所以能成為名星高中,並不是由政府指定。學生、教師、校長、家長、校友等等累世的努力的堆積而成。

2.民主應該是在不違法的前題下,大家都可以討論,尤其是公共議題。

3.家長聯盟對某些議題的觀點有些樂觀。

希娜-艾因嘉:選擇的藝術

希娜-艾因嘉:選擇的藝術
希娜-艾因嘉致力研究於我們是如何做選擇,以及我們對於自己的選擇有何感受。在TEDGlobal中,她會談談平凡的選擇(選可樂或百事)和重大意義的選擇,同時在她開創性的研究中,揭露了我們在選擇時的驚人心態。


教育反思

1.當學生先備經驗不足時,驟然給予過多的選擇,未必有利於學習。
When students lack prior experience, the sudden excessive given the choice, may not be conducive to learning.

2.當學校教育資源不足時,驟然給予過多的選擇,未必有利於教學。
When the school resources are scarce, suddenly giving too much choice, not necessarily conducive to teaching.

3.當師資市場機制不足時,驟然給予過多的選擇,未必有利於選才。

When the teacher when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insufficient, suddenly giving too much choice, not necessarily in favor before the election.

克雷 舍基:認知盈餘如何改變世界

克雷 舍基:認知盈餘如何改變世界 簡體

克雷 舍基看到“認知盈餘”-這個我們一起用我們空閒腦迴圈來完成的共用,線上工程。當我們忙於編輯Wiki百科全書,在Ushahidi上發帖子(是的,還有狂笑貓咪LOLcats),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更好的,更加合作的世界。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Philip Howard:四個修復破碎法律系統的方法

Philip Howard:四個修復破碎法律系統的方法
自由的國度已成為法律的雷區,Philip K. Howard表示--尤其是老師及醫生,他們的工作已經癱瘓於對法律訴訟的恐懼了。答案是甚麼?身為一位律師,Howard有四項簡化美國法律的主張。

把問責制的標準線昇華到以對每個人的影響來為決定做判斷,而不只是不滿的人。不能以最低的共同標準來管理社會。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Larry Burns on the future of cars

Larry Burns on the future of cars

http://www.ted.com/talks/lang/eng/reinventing_the_car.html

中譯 產業前瞻5-1
姚仁祿 指出汽車工業和建築業一百來沒有大的變化,反觀教育產業呢?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Seth Godin on standing out

2003 Seth Godin on standing out

In a world of too many options and too little time, our obvious choice is to just ignore the ordinary stuff. Marketing guru Seth Godin spells out why, when it comes to getting our attention, bad or bizarre ideas are more successful than boring ones.

大小創意 中譯 品牌是溝通的結果5-2



2009 Seth Godin on the tribes we lead

Dan Gilbert asks, Why are we happy?

Dan Gilbert asks, Why are we happy?
Dan Gilbert, author of Stumbling on Happiness, challenges the idea that we’ll be miserable if we don’t get what we want. Our "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 lets us feel truly happy even when things don’t go as planned.

中譯 品牌的理性與感性5-3

如果,十分鐘後要死掉,你會做什麼?

教育的未來(Did you know?)

教育的未來(Did you know?)2007
現在的學生未來到底會面對什麼樣的世界呢?美國的一位老師所做的這段影片在翻成中文之後或許會給大家一個可能的方向.

(八)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待受各級行政單位重視以利實踐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待受各級行政單位重視以利實踐
據多年的在職教師研習經驗,唯有學校主管具理念支持與認同,或受縣市首長的重視,才能讓非教育顯學的媒體素養與資訊素養,在教學現場中實踐,否則易淪於敷衍心態或無從實踐。尤其這些年來,在國人認為媒體表現不良,才開始重視媒體素養教育的推展,媒體素養教育常被教育人員誤以為是增加學生負擔的反媒體工具,甚或認為公部門只要管好媒體與網路的亂象即可,根本不需再放入課程中實施,如此偏頗與不完整的觀念,往往限制了教師實踐媒體教育的能量,因此對於相關行政人員加強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知能刻不容緩。



策略
強化各級教育行政人員對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實踐
落實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於教育現場中,各級教育行政人員將是重要的關鍵推手,藉由各級教育行政人員的認同與支持,是真正深耕與札根的持續動力。因此,應多增進各級教育行政人員對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知能與理念宣導,有助於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推展的事半功倍。
1.增進各級教育行政人員具備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知能。
2.加強各級教育行政人員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理念宣導。
3.提供獎勵鼓勵學校自主發展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課程。
4.評鑑教育行政體系與學校執行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成效。

反思

1.行政單位人員、經費有限。
2.過多的評鑑容易造假。
3.提有方便的平台,教師和學生自然樂於使用,透過使用過程,素養被默默的形塑。

(七)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公部門資源不夠持續缺乏穩定性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公部門資源不夠持續缺乏穩定性
雖然,我國是全亞洲第一個訂立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者,發展至今,曾歷經預算被全數刪除而窒礙難行,導致發展多年來無法落實推動,爾後教育部於97年啟動「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展開媒體素養教育融入100學年度實施之課程綱要所需之師資、教材及資源,進行整合之準備工作,並於近日召開會議討論100年度推動之方式。然而,由於起步階段教育部所配置的資源有限,對於未來的長期計畫仍不夠確切與穩定,恐將影響新興議題的長期推展與基礎扎根,尤其,媒體素養教育預計在100學年度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綱中實施,該如何協助縣市推動媒體素養教育深化工作(如發展特色中心)、發展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各學習領域之對應能力、協助書商將能力指標轉化成可實施的教材、相關教材(包含影音教材)的研發、資訊平台的軟硬體設備提供、完備的師培計畫等,需要明確的短中長程的發展規劃與穩定的資源經費。

另外高等教育階段,原本支持大學通識課程實施媒體素養學程的教育部中綱計畫,即將於99年停止,顯然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中的資訊科技與媒體教育的體現與落實亟需公部門提供明確的發展計畫與長期而持續的資源,以促進實質發展。

策略
提供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穩定而持續的公部門資源
政府公部門具公權力與多方資源掌控性,對於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推動極具重要影響,藉由公部門的大力支持與用心執行,挹入持續穩定的資源推行宏觀可行的發展計畫,必有助於提升師資培訓、教材研發、學術社群、家長知能等各方面需求,方能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藍圖一一實現。
1.強化媒體素養教育推行委員會功能以擔負起推廣工作的職責。
2.提供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長期持續而穩定的資源以利發展 。
3.成立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中央及地方輔導團以協助推廣。
4.整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資源成為支援體系。

反思

(六)鼓勵家長與公民參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研習與提供資訊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缺乏提供家長及公民相關資訊與研習管道

家庭教育無非是最基礎的教育基石,而媒體科技更是家庭中最普遍的休閒娛樂媒介,在數位媒體的時代中,學童使用數位媒體的多元活動快速且深入嵌鑲在日常生活中,而家長與一般公民往往是被迫遷移新科技的移民,無法真正理解這群數位媒體「原住民」的孩童與青少年,面對新世代使用數位媒體科技上的多元思維與行為時,常常徬徨不解而求助無門,因此,加強提供家長及公民研習的管道,已成為迫不急待的實踐課題,依歐盟有關媒體教育的決議文為例,早已將家長列入「不能缺席」的重要角色,國內在這方面的重視有待積極提升與對應。

策略
鼓勵家長與公民參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研習與提供資訊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推動中,家長之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最佳教育夥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共同達成相輔相成的功能。然而,該功能的充分發揮必須建立在家長專業知能的提升,宜加強提供研習機會管道,提供相關實用資訊,促使家長與公民成為推動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重要合作夥伴。
1.整合終身學習教育資源(社大、圖書館、社區等)辦理研習課程。
2.提供家長實用的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家長教育手冊。
3.建立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宣導資訊平台以利資訊取得。
4.鼓勵發展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家長與公民學習成長團體。

反思

什麼是顧客真正想要的(中文)

什麼是顧客真正想要的(中文)
經濟價值的演進,是從了解顧客真正需要什麼樣的東西,到將商品客製化之後,達到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東西。體驗經濟學就是要在最關鍵的時刻,提供最適當的東西,讓消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達到產品銷售的最高效率。

Evan Williams on listening to Twitter users

Evan Williams on listening to Twitter users

在今年導致這一談話,網絡工具Twitter的爆炸規模(可達 10倍,僅 2008年期間)。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發現,很多的想法,增長動力來自意想不到的使用由用戶自己發明的。

Listening to Twitter: Evan Williams on TED.com 傾聽客戶的聲音

Listening to Twitter: Evan Williams on TED.com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Burt Rutan sees the future of space

Burt Rutan sees the future of space

Chris Anderson of WIRED on tech's Long Tail 長尾理論

Chris Anderson of WIRED on tech's Long Tail

克里斯安德森,編輯有線,探討了四個主要階段任何可行的技術:確定合適的價格,獲取市場份額,取代了一種成熟的技術,並最終成為無處不在。 Ted

免費經濟與行銷

免費經濟與行銷
東海大學「設計、品牌、行銷」第八堂/主講人:姚仁祿

牛頓三定律

牛頓三定律

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

Tan Le: 解讀腦電波的頭戴式耳機

Tan Le: 解讀腦電波的頭戴式耳機

Tan Le 展示一個影響深遠應用程式,只需要運用意念和一點專注力,這令人耳目一新的電腦界面可以透過頭戴式耳機來解讀使用者的大腦電波,從而控制虛擬物件和家電用品。

Kevin Kelly on how technology evolves

Kevin Kelly on how technology evolves

科技愛好者凱文凱利問“要什麼技術?”並發現其對運動的普及和複雜性是非常像的演化生命。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創意與基因

創意與基因


2008.04.25姚仁祿先生受邀英國保誠人壽磊山團隊演講

邁向世界級創意企業,向基因學習...

(五)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職前與在職師資培訓實顯不足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職前與在職師資培訓實顯不足
教育部於民國98年開始辦理媒體素養種子教師的初階與進階認證,參與初階研習之教師必須通過「收聽線上學習」、「集中研習」及「教案設計及試教」共30小時的研習時數才能取得證書及進階研習資格,而進階認證課程為提升縣市參與及重視程度,改以縣市薦派教師參訓。

依民間團體多年培訓師資的經驗,發現一般教師對此新興議題多無強烈動機學習,參與培訓的教師尚屬少數;再加上,教育部辦理的初階與進階認證,仍屬於少數培訓的種子老師,恐無法因應97新課綱全面實施後,教材中多處提及媒體素養概念的教學需求。參考國外多年發展經驗,很多國家早已在職前師資培訓的通識課程(或學程)中,安排修習文化研究、批判教育、媒體研究、社會、科技與文化研究、兒童青少年與媒介等相關知識內涵與教材教法,或直接開設「媒體素養」學程,奠下教師對媒體科技與教育關聯性之觀察能力培養的基礎,值得借鏡。同樣,此問題也出現在資訊教育的職前師資培育上,大都傾向傳統的技術培訓導向,很少有特定的課程協助教師跳脫教條式的教學教法,實難以因應不斷跟隨科技躍進而變動的資訊素養內涵的教學與教法。

策略
增強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在職及職前師資培訓
師資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實踐成效息息相關,教師無法深刻理解內涵要意,或無法運用適宜的教材教法,都將使教學成效大打折扣,因而宜增強各級學校教師的職前培訓與在職進修,建立完整培訓計畫,鼓勵教師不斷專業學習成長,以促使其質與量的提升。
1.補助師資培育大學開設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相關課程。
2.強化各級學校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師資的在職進修。
3.提供適當誘因鼓勵培訓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種子教師。
4.於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中心下設立師培單位,提供講師進修。

反思

1.「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職前與在職師資培訓實顯不足」充足的標準為何呢?

(四)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教學實務上實施成效亟待加強與加速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教學實務上實施成效亟待加強與加速
在目前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中,媒體素養教育並非重大議題之一,也無獨立的能力指標,因此,在教科書上中很少論及媒體素養的觀念,一般教師對於媒體素養概念也不甚了解,雖然,近年來在民間團體與公部門協助下,都曾辦理過研習機會,提供相關教材教法與教學資源,但礙於沒有可實踐的課程時間,教師回到教學現場能持續推動的數量很少,只剩少數具熱情的教師,自行於班級中運用彈性課程、綜合活動課程採融入方式實施,屬單打獨鬥較多,整體的進展緩慢且實施成效不佳。

相較之下,雖然資訊素養在現行課綱中有明確的能力指標,屬於六大議題之一,可運用資訊課程進行融入教學,但常受限於老師所受專業訓練傾向技術導向的影響,或可實施課程的時間不足,實際教學中大都教導基礎技術層面,對於培養學生如何面對資料的評估篩選及運用的相關價值澄清學習仍屬不足,再加上目前並沒有統一明訂實施課程的固定節數,導致各校課程零散,無法有統一的課程安排,實施成效恐不如預期。

策略
解決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教材、教材教法與評鑑之困境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最佳教學觀應跳脫道德勸說,價值單一取向,宜採體驗活動藉以感受媒體科技與媒介化資訊的無所不在,察覺自身與資訊的關係,並主動創作進行溝通。相較一般學科更具批判思維與創新體驗,因此,亟待政府部門需發揮積極主導的功用,確立課程地位,並支持與獎勵各界投入教材教法的研發,為教育現場建立豐富多元且優質的資源平台,突破困境以助推行。
1.獎勵和研發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各階段之教材與教材教法。
2.協助教科書編輯委員轉化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內涵為教材。
3.成立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課程與教學資源發展與整合中心。
4.發展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之教學評鑑原則以落實評鑑制度。

反思
1.「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教學實務上實施成效亟待加強與加速」在教學實務上,宜採用科技接受模式來推廣,具體做法,每校皆有2至3位教學會使用Moodle系統,不出幾年便會看出應用的成效。

(三)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正規課程與社會教育實施不足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正規課程與社會教育實施不足
現狀下,我國的國民中小學並無明訂媒體素養教育的課程實施時間,高中職專科很少有相關的選修課程,只有部分大學的通識課程受教育部「中綱計畫」補助,實施相關媒體素養學程。因此,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很少在教學現場上實踐的機制與機會。 雖然,在新修正的民國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100學年度實施),直接將媒體素養概念採融入方式放置於各領域的能力指標中,增加媒體素養概念在教材中的能見度,以社會領域為例,在145條的能力指標中有2條在文字上提及大眾傳播(媒體)字眼,註釋中有23條提及可以大眾傳播媒體為例。教育部在辦理相關教材及師資研習時,均邀請民間教科書編輯人員與會,期增進教科書編輯人員之正確媒體觀念及知能。然而,由於媒體素養概念大都在註釋中被提及,對教科書的編輯委員而言只具建議而非必要,強制力不足,審定委員也沒有將此列入評定的標準;再加上,編審委員大都是屬該領域(社會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於媒體素養概念可能無法具體掌握其精髓,就算經歷教材審查,仍不能貼切呈現媒體素養教育的意涵。

策略

落實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課程實施中扎根實踐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能永續推動,從學校教育端實踐最具扎根成效,因此,如何安排學校教育各實施階段(國中小、高中技職、大學)皆能有相關的課程(融入教學、選修課程、通識課程)提供學習,成為課程實踐成效的重要關鍵。再者,檢視課綱與教材中呈現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內涵的適切性,也是扎根實踐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中不可或缺的要務。
1.明定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於國中小課程中實施之固定節數。
2.鼓勵各高中職學校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列入選修課程。
3.鼓勵各公私立大學普設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通識課程。
4.檢視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高中及國中小課綱中的適切性。
5.因應時代潮流適時修正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反思
1.「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正規課程與社會教育實施不足」,那麼正規課程如何才算充足,每周八節課?
2.課程宜保留彈性,讓學校能適應學生不同發展階段和學習需求,來規劃學習活動。
3.高中學習指標須依不同類科來訂定,才有應用上的價值。不宜將高中同國中小,用劃一的標準。

(二)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學習內涵偏向認識解讀媒體與技術操作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學習內涵偏向認識解讀媒體與技術操作
國內對於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重要性的開端,主因認為媒體亂象充斥而需進行媒體教育,甚或把媒體素養或資訊素養教育視為批判媒體的工具,即使在多年推廣下,國內對於媒體素養或資訊素養的重視仍然不脫以識讀、批判、技術操作為主。雖然,近幾年在國小課程的實踐中,開始有以認識媒體角色、思辨媒體再現(例:性別刻板)、指導學童近用媒體、正確使用媒體的相關知能融入式課程,但就全民整體的學習內涵而言,仍屬片面不周。在現今面臨媒體環境成為先於家庭、學校、社會的社會化機制,與全球化資訊同步之際,應重新以新世紀新教育的觀點,賦予媒體素養學習積極的角色,促成溝通表達之目的。據國外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發展,早已跳脫批判媒體科技為主流,以媒介化資訊為文化與環境的觀點,強調閱聽人即資訊創用者,進行對話溝通與反思的民主過程。

策略
提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發展視野與實徵論述研究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不應只侷限以使用媒體科技(如電腦),或批判媒體作為學習目標,詮釋、批判、評估、應用媒體科技皆是發展歷程,終程目標應是善用媒體科技的正面功能,促成能積極創用媒體資訊並達成溝通目的現代公民。而此思潮的轉移是氛圍的共促,需要透過獎勵辦理相關研究、教學實踐、論壇、國外交流機會等方式,進行長期且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徵研究,以提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視野的深度與廣度,奠定新世紀的公民素養觀。
1.獎勵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具前瞻性論述或相關研究。
2.鼓勵進行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具前瞻性的教學實踐。
3.支援我國學者或學術社群與國外學者及學術團體互動交流機會。
4.獎勵進行與國外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接軌的研討會及研究。

反思
1.任何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好事。
2.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學習內涵偏向認識解讀媒體與技術操作,亦非壞事,有了基礎的使用能力,才有機會發展下一階段的能力。
3.網路媒體的分級是重要的,但不是全國教育會議的重點。

(一)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內涵需形成共識與待資源整合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內涵需形成共識與待資源整合
本子議題以「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為名,是因應當代媒體與傳播資訊科技發展的趨勢,科際整合之學習能力內涵,包含1.學習表達溝通的符號與媒體科技工具;2.學習詮釋、分析、批判與應用媒介化資訊;3.學習如何運作媒體科技建構意義,以積極表達意見、溝通思考、解決問題,共構民主社會溝通平台。然而由於此範疇內涵屬新的跨學習領域,國內在實踐面的學習內涵上莫衷一是,因此仍待多方商榷形成內涵共識。另,國內推動資訊科技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之行政單位分屬不同部門,如何將政府部門間資源整合,進而結合民間團體資源,實是重要。


策略
確立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之名稱並整合現有資源
媒體科技是載具(硬體),裡面有資訊(軟體),使用者在媒體科技與媒介化資訊互動中產生學習與成果 (心體),因此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學習,是跨越科技、資訊與媒體的界線,具共通學習意涵。然而,在國內資訊教育、科技教育,與媒體教育各自有不同的發展與負責協助的公部門,亟待多方整合凝聚共識先行確定名稱界定範疇,進而形塑前瞻且明確可行的在地化藍圖,並整合資源貫徹執行以發揮極大化效益。
1.召開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論壇聚焦討論以形成共識。
2.召開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焦點會議以整體規劃執行藍圖。
3.整合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政府、學術單位及民間團體資源。
4.設置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中心為統整資源及研發推廣單位。

反思

1.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有一共通模式,(1)形成共識,(2)整合資源,(3)成立組織,但教育問題真有如此共通的解決模式嗎?

2.資訊科技帶來的資訊社會,目前資訊教育的問題在於學生如何善用資訊科技的學習工具,及資訊社會中的公開領域教育資源(例如,維基百科、TED、開放原始碼等等)。

3.個人認為議題設定階段即落入傳統教育行政的思維模式。

Interview with Rajendra Pachauri, President of the IPCC

Interview with Rajendra Pachauri, President of the IPCC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主席Rajendra K. Pachauri呼籲世人要改變飲食習慣藉以拯救地球,減少地球暖化對人類的衝擊。

天寶葛蘭汀:世界需要多種思維的人

天寶葛蘭汀:世界需要多種思維的人
天寶葛蘭汀:從小被診斷為一個自閉症患者,她談論她的心智運作的模式,分享她的圖像思考模式,這種圖像思考,幫助她解決一般想法會錯失的問題,她舉出一些實證,說明:這世界需要視覺思考,模式思考和語言思考,以及所有聰明的怪咖孩子。

youtube 世界需要不同的思考-Temple Grandin
思考類型
1.圖像思考
2.模組(抽象)思考
3.語言思考

Michael Pritchard's water filter turns filthy water drinkable

Michael Pritchard's water filter turns filthy water drinkable
Michael‭ ‬Pritchard如何以隨身小型淨水器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用不同想法跳脫出陳舊的思惟窠臼

大小創意 中譯 解決飲用水的設計-Michael Pritchard

廿一世紀前十年的人文反思對設計的影響

廿一世紀前十年的人文反思對設計的影響 5-1


本堂課程從五個觀點來做反省,從人類無知浪費、沒有智慧的企業管理、無知、教育、飲食習慣及環境與建築對設計所造成的影響。藉由分享五段影片來佐證過去十年間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摧殘,進而需要設計來解決問題。

廿一世紀前十年的人文反思對設計的影響 5-2
本段重點觀念是如何以小解大,Michael‭ ‬Pritchard如何以隨身小型淨水器來解決‭‬飲用水的問題,用不同想法跳脫出陳舊的思惟窠臼。另外,如何有智慧也有知識來管理,如何不淪落迷失再數字的追求,分享「華爾街」預告片段。

Michael Pritchard's water filter turns filthy water drinkable

廿一世紀前十年的人文反思對設計的影響 5-3
Temple Grandin以身為自閉症患者闡述為何世界需要不同的思考。僵化的教育制度是否扼殺未來的天才?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主席Rajendra K. Pachauri呼籲世人要改變飲食習慣藉以拯救地球,減少地球暖化對人類的衝擊。

天寶葛蘭汀思維的:世界需要多種人



廿一世紀前十年的人文反思對設計的影響 5-4

分享以少解多的觀念,如何減少碳足跡、碳排放及過度消費,進而減少地球負擔。建築師Bjarke lngels提到建築的三個故事,以達爾文的進化論解釋設計過程,說明設計如何因應時事來適應與創新,如何居住城市中又有綠色植披

廿一世紀前十年的人文反思對設計的影響 5-5
「人文、文化與設計思考」的第二堂課提出五段影片、五個觀點引發同學思考過去的10年裡,人類各種無意識的行為加速對我們唯一的家—地球所造成的傷害。東海大學同學們分享本堂心得,且提出問題交流。

如何解讀別人的心思Rebecca Saxe

如何解讀別人的心思Rebecca Saxe

合作開放等於財富(中文)

合作開放等於財富(中文)
此段影片闡述了:人性怕吃虧,也怕被背叛,但是公共的財產、環境,眼看日益衰敗,人類未來的出路,究竟在哪裡呢?也請大家思考,如何才能破解「自私」?才能充份合作。

資料開放的一年後(中文)

資料開放的一年後(中文)

www的創始人Berner Lee在2009年呼籲政府將資料公布在網路上,到了2010年的演講,
他揭露了一些有趣的數據結果。這次他利用海地災後重建,網路使用者如何利用地圖即時傳輸資訊上網路,讓海地當地地圖能快速建置各地資訊,強調網路的重要性。  
影片來源:TED.COM

Sophal Ear: 逃離赤柬政權

Sophal Ear: 逃離赤柬政權
TED研究員Sophal Ear講述了關於他的家庭從柬埔寨逃離赤柬政權的動人故事。詳細描述了他的母親為了拯救孩子,而展現出的智慧與決心。

湯姆.伍耶克說明三種大腦創造意義的方法

湯姆.伍耶克說明三種大腦創造意義的方法

資訊設計師 湯姆伍耶克 談到透過大腦的三個領域 幫助我們了解文字 影像 感覺和連結。在TEDU的簡短演說中,他問到: 如何能確保我們的大腦幫我們充分了大創意?

Bjarke Ingels:飛速講解三個建築故事

Bjarke Ingels:飛速講解三個建築故事

來自丹麥的建築師 Bjarke Ingels 以火箭般的速度,圖文並茂的敍述他所創造的環保綠建築。這些建築不但看起來渾然天成,功能也非常“自然”:擋風,吸收太陽能 - 同時創造不可思議的偉大景觀。

(五)教材研發與師資培訓的問題

問題
教材研發與師資培訓的問題
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必須處理價值變遷之問題,因此,首先必須處理者,乃既有的教材,可能仍充斥著不合時宜或不正確的觀念。這也是為什麼在性別平教育的推動上,非常強調檢視教材背後的性別意識型態,並強調教師具有轉化性的能力,改寫與教導符合時宜的性別觀點,相同的情形也可以運用在人權與法治教育上。再者,這些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的教材,雖然在初期參考外國的教材與相關作法,這些教材透過現場教師與相關學者的努力,已經發展出具有台灣脈絡的本土教材與教案。以性別平等教育為例,透過官方與民間團體(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與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的努力,已經累積許多精彩的教材可供現場教師參考。此外,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必須發展出有系統的、適合不同學習階段的,並能逐漸地加深與加廣的教材,更是一個龐大工程,這更有賴於各大議題輔導團的成立與運作,透過中央與地方的通力合作,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就師資之培訓而言,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若視為重要與基本之價值,早在師資培訓的職前課程中,即應加強或重視,且應視為基本的教師倫理課程。以正向管教為例,既有的課程不是太理論,就是並未掌握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之重要內涵,而教學現場之教師,並無法有效處理學生的不服權威、霸凌、性騷擾等等的實務問題。

最後,無論地方或中央教育機關,易因本位觀念致使研習有疊床架屋之傾向,造成資源浪費及基層推動人員疲於參加研習之困擾,除常各自辦理相關研習、評鑑之外,相關業務亦有缺乏橫向連結及整合之失,造成教師培育成效更不顯著。

策略
有系統之本土教材之研發與扣緊實務的師資培育
在價值變遷的調和期,必須逐步地發展本土且有系統的加深加廣而能適合不同學習階段的教材。這種系列教材,能以我國本土的實際案例與法律為素材,由法律、政治、社會、心理等專家與基層教師合作,共同來發展。師資培訓之課程,能融入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之專業課程,且能扣緊教學現場之實務問題如各種歧視、霸凌、不服管教等等,方能使教師具備正向管教的職能。
1.以常設性機構來發展本土系統的教材與累積教學資源。
2.以服務學習與實習的方式扣緊實務問題,來發展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師培課程。
3.建立與民間專業社團的合作機制與模式,並鼓勵多元化的教材研發。
4.整合中央與地方之教師研習課程,提升教師研習之成效。


反思
1.以「常設性機構」來發展本土系統的教材與累積教學資源。新設或增設,教材研發不宜再設置機構,而在於檢討機制。

2.以服務學習與實習的方式「扣緊實務問題」,來發展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師培課程。國小教學活動宜能突顯重要概念,扣緊實務為大學階段或成人教育特性。

3.建立與民間專業社團的合作機制與模式,並鼓勵多元化的教材研發。可以採用優良教材甄選方式,提供獎金增加誘因。

(四)課程與教學的問題

問題
課程與教學的問題
因為大學自治,教育部頂多可以計畫之方式鼓勵各大學發展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之課程與教學、師資培訓、或教材之研發。高中職的課程,這些教育即被視為在公民與社會之領域課程之中,不必另外加強。國民中小學階段,從民國87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之課程,人權、性別平等教育規劃為「重大議題」課程,雖然不像「領域」課程有安排固定時數來授課,主要以融入的方式進入到各個領域課程中。以性別平等教育為例,不僅已經訂定性別課綱與指標外,並與其他領域課程進行融合,發展出各式各樣可以參考利用的教案。以性別平等教育發展的歷程來看,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的成立,正是透過到團訪視、工作坊、研討會等方式,對於教師進行性別平等議題的增能工作,如此才能夠協助教師開啟性別之眼,在各大領域課程中融入性別平等的相關議題,這也是人權與法治教育正在推動或可以參照的推動模式。此外,許多人也誤解在升學壓力下,這些課程因受到排擠至邊陲的位置,幾乎是毫無成效可言,這樣的誤解主要的癥結在於「外加式」的迷思,如果教師具有性別平等、人權與法治教育的意識,透過融入的方法至各大教學領域,不僅傳遞了學科的知識外,同時也達到性別平等、人權與法治教育這些公民基本素養的培育。更進一步分析,《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亦提示「基礎研究不足」、「課程統整規劃尚待強化」、「課程法制規範未臻完備」、「課程與教學發展未能因應社會變遷」等困境。


策略
增加資源以落實「融入」式課程
以國民教育階段之九年一貫之課程架構而言,所謂「重大議題」課程,在部分的教師未曾有相關之知能下,若未投入更多資源,使教師能增能,不可能期待教師可以融入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於其領域之課程中,因此未來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與相關措施,如此才能幫助教師開啟性別平等、人權與法治教育的意識。此外,如同前述許多人誤解在既有領域課程,都普遍時數不足之情況下,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等,常被視為「外加」之課程,而被拒斥。既然這三者都是公民基本素養的面向之一,正本清源,若視為其為重要且需長期教授之課程,則需要開啟教師的相關意識,如此才能夠融入於相關的領域課程之中。
1.師資培育的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課程列為必修,並納入於教師檢定考試中。
2.發展與強化中央與地方的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之輔導與諮詢體系。
3.強化九年一貫課程的「重大議題」課程模式的認知,導正錯誤之「外加」觀感,而能真正落實「融入」的課程模式。
4.以專案補助之方式鼓勵大學開設人權、性別平等、法治等相關之課程。


反思
1.課程是一個大型的概念,國中小層次的課程應強調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協調。
2.強化九年一貫課程的「重大議題」課程模式的認知,導正錯誤之「外加」觀感,而能真正落實「融入」的課程模式。可在各科教科書審查時列入,當學生在各科學習時,即可透過附學習或輔學習方式來達成,單獨安排學習時數反而加深「外加」的感覺。

(三)組織與資源的問題

問題
組織與資源的問題
從有關教育現況描述至前揭文化變遷問題分析,在在都提醒我們,社會文化的變遷是一個鉅大工作,需要長時間且不斷地來進行。就像任何民主化的國家,若要處理文化的變遷,就算有許多世代的努力,仍須不斷地在學校的課程中持續落實,更何況我們的民主化,仍不過二十多年的歷史,許多的教師或學校行政本身,也必須有所調適。此外,誠如前面所強調,這種調適亦必須尊重個人的價值自主性,否則會產生反效果。在此過渡之時期,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否則民主化的扎根工作,恐不易完成。就既有的推動模式來比較,更可突顯出在推動上現有之組織與資源的問題。

首先,就教育部的業務分工而言,訓委會相對於其他的司級單位如國教司、中教司、高教司,其對校園之影響力較小,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在業務推動的推動上,自然比較不利,且往往被學校視為是「外加」的業務。誠如前面所強調,除了訓委會持續推動之外,不論是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與法治教育應被視為是長期與持續性的工作,必須與各司處的既定工作相互搭配與共同執行,如此投入之組織與資源,自然會比目前訓委會單一單位的執行效力相比,自然穩定與持續。

再者,性別平等教育因為有法律的規範,在組織上或預算的編列上,相對於其他二者,容易累積成效。但即便如此,基層學校在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仍存在若干的迷思與盲點,尤其在計畫擬定、資源分配時,未能符合性別主流化政策;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預算與資源及推動性別主流化政策,才能持續地破除迷思與刻板印象,進而達到所謂性別平等的精神。相對於性別平等教育,人權與法治教育,僅能仰賴主政者,以計畫政策的方式來推動,且僅能以行政預算來支應,其投入相對地即非常有限。以組織而言,現有的「人權教育諮詢小組」和「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在推動的組織與資源運用上,因為法源基礎的差別,也會造成資源分配的錯置。

最後,學校往往誤以為人權教育、法治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是「外加」的工作,於是在這三者之間競逐,既然三者都是公民素養的基本面向之一,應以融入的方式至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之中。因此,人權教育或法治教育應師法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歷程,將法制化視為未來的重要工作項目。


策略
加強組織與資源之規模
我們的民主化,也才不過二十幾年,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是民主扎根所不可或缺之工作,從既有之組織和資源之投入顯然不足,必須視為是國家重大長期之建設工作。從既有的教育部之內部組織分工,往往無法有效統整資源與發揮效力,應進行組織再造,以發揮統整教務、學務、輔導等的行政資源。此外,應該提升人權與法治教育之資源與規模,推動人權、法治教育之法制化。性別平等教育則應強化各級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之組織與運作,並促使學校於研擬訂定方案計畫、規定及資源分配時納入性別主流化觀點,明定學校於校內推動性別主流化之依據,確實落實督導、定期訪視和評鑑工作,設置性平會獨立幕僚單位及專責人力,確保縣市資源中心學校之積極運作,整合各相關委員會及法人,建立定期且詳實之各項性別統計資料,以收綜效。
1.教育部內部組織再造統整教務、學務、輔導等行政資源。
2.人權與法治教育之法制化。
3.建立人權與法治之長期性的推動委員會與預算,提供專責人力。
4.落實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
5.逐步推動大專校院、高中職性別主流化政策


反思
1.學校已成立過多的任務編組委員會,以致於實質運作功能堪慮。
2.統計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是重要的,但如容作為獎賞依據,學校會考量可能後果不敢據實填報;如果與獎賞脫鈎,學校填報可能不落實,設計填報制度或回報制度宜有多點來源,可供交互參照。
3.教育組織和學校治理制度設計宜有學理基礎和數據做依據,不宜頭痛醫腳。

(二)校園環境的問題

問題

校園環境的問題
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所帶來前揭價值衝突的問題,更直接地挑戰校園的倫理關係與管制文化本身。從民國76年解嚴以來,誠如前面所揭,不僅我國的憲政已民主化,甚至教育體制也透過教改而「鬆綁」,可是校園的管理文化,似乎仍在「戒嚴」中,甚至在民國94年7月仍有學生上街頭,爭取「髮禁」的解除,頭髮或服飾的管理上爭議,仍耗盡校園師生相當的心力。此外,「不打不成器」的傳統觀念下,更被立法禁止體罰所挑戰,而造成部分教師的消極性輔導管教,或轉向更嚴厲的口頭辱罵。此外,升學主義的幽靈,並未因為教改而離去,校園內「分數」歧視或能力分班,仍是「可做不可說」的校園現象。此外,學生之間的「霸凌」和「歧視」,甚至教師對學生的性騷擾或性侵害,仍是時而有聞。各種學習上弱勢,如社經背景、身心障礙等,仍是必須被關注的課題。雖然教育部已推動「友善校園」的政策,但這些都仍是校園環境中所仍存在的問題。

在實質空間方面,「改善校園安全與空間配置的門檻高」亦是《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所提示的困境。教育部於民國89年委託學者發展出「安全與無性別偏?之校園空間指標」,並函令各級學校據以檢視校園安全;這些指標對於新校園與建築具有?考價值,但對舊校園與建築較難規範。同樣的,校園老建築廁所數量與比例皆不符合《建築技術規則》之最新標準,且廁所仍多位於校園角落,構成校園安全死角。由於改善校園空間需要建築空間專業知能,建築空間配置調整所需經費偏高等因素,使得校園空間改善的門檻偏高,而影響學校之執行能力與改善意願。

策略

友善校園環境之建立
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教育的落實,必須朝向友善校園環境之建立。不友善的校園,本身即因為受制於過去之價值所影響,而造成對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價值的侵害。此外,並需正視校園中的歧視、霸凌或其他之偏差行為,絕不是用「管」的策略而已,學生更需要的是「教」。友善校園環境的營造,使學校關係能朝向溫馨的教育關係,而非朝向嚴峻的行政管理關係。學校作為一個整體,也必須能發展為共同合作來解決問題的學習型團隊,而非互相對立且推卸責任之行政官僚體系。而如此的學習型團隊,更包含學生、家長、教師、學校行政等共同的參與,才可能建立和諧與有效之友善校園。友善校園的環境,才是真正地落實「有教無類」,不放棄任何學生的實踐,且能從小鼓勵學生的參與校務,以形成之自治自律、自尊尊人之基本能力與素養。
1.落實友善校園人權環境指標的檢討改進功能。
2.發展學校本位之友善校園學習改進團隊。
3.建立友善校園中央與地方輔導與諮詢體系。
4.制度化學生的自治和家長的校務參與,以營造友善與和諧之校園。


反思

1.為何會有校園霸凌事件,當然和校園文化有關,但是強調競爭的校園文化,對低社經背景家庭學生的競爭不利,加上社會上黑道文化的吸引作用。

2. TedTAlk 「吉蘭‧貝兒‧瑟西教導孩子如何發揮影響力」可供參考。

(一)文化變遷的問題

問題
文化變遷的問題
文化或價值的變遷,往往不若政策或法律體制的改變,可以立竿見影。誠如前面所揭示,我國憲政或教育體制,已朝向民主與多元化的前進,惟如此的改變,並不表示社會或文化,也「馬上」可以調整社會上許多既有的價值與想法。此外,人權、性別平等與法治等民主價值的扎根,必須以尊重文化的多元本身,很難以意識型態灌輸之強制方式,這本身也違背這些價值所強調尊重個人自主性的本質。從教學現場的角度而言,這些價值變遷的問題,則突顯過渡時期觀念轉變的困難,或必需對教師的「再教育」問題。

策略
落實文化發展的溝通與對話機制
面對文化變遷的問題,國家的民主化,若要能扎根於傳統文化中,不能忽視文化發展的溝通與對話機制。換言之,單純的法令的修正,會產生引導之作用外,但若希望新價值的扎根於文化之中,則需要更多由下而上的溝通與對話模式,即無法僅以外部之強制力,而必須奠基於內部價值之認同,因此,必須透過更多的價值溝通與互動,且能持續不斷地在無數的具體行動中落實新價值,才能形成新文化。這無疑是長期且必需持續性的文化建設工作。透過家長、教師、學校行政、法律、教育專業團體、地方行政等等,從中央到地方以論壇之方式,就人權、性平平等、法治教育之落實,形成具體可行之政策與工作方案。人權、性別平等、法治等價值,更應成為教師專業倫理之重要價值。
1.落實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的多元參與的教育政策形成功能。
2.形成中央與地方的人權、性別平等、法治等教育論壇體系。
3.發展中央與地方人權、性別平等、法治等法律諮詢輔導體系。
4.建立含有人權、性別平等、法治價值之教師專業倫理守則。

反思
1.信念與迷信,當行為結果與行為選擇之間是隨機無規則時,TedTalk 「麥克薛莫:自欺背後的模式」可以供參照。

2.如何建構一個可以相信努力會獲得報償的信念才是民主法治的基礎。

(八)生命與品德教育較乏長期且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徵研究

問題
生命與品德教育較乏長期且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徵研究

由於我國社會長久以往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視為一種簡單的「生活」教育,好似無須任何「學問」,這種簡化與淺化的思維造成專業建立的困難度。因而,少數投入生命與品德教育研究的學者,往往因缺乏誘因和支援而孤軍奮戰,其中願意堅持且進行長期並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徵研究者更屬鳳毛麟角,此不僅難以形塑國內研究社群,更不易和國際研究社群及其趨勢接軌。如此,易造成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因缺乏研究的基礎和依據,而流於形式化、表淺化、口號化與瞬間化,甚而喪失其教育的本質以及專業的深度和廣度。

策略
開展生命與品德教育長期且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徵研究

將生命與品德教育視為專業研究的領域,進行長期且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徵研究,以建立我國學術研究社群與特色,並進而與國際接軌。藉由生命與品德教育深度與廣度的擴增,才能真正的深耕與扎根,以彰顯其教育本質和發揮應有的功能。
1.獎勵進行生命與品德教育長期且有系統的理論論述或相關研究。
2.委託進行生命與品德教育長期且有系統的指標蒐集和實徵研究。
3.鼓勵生命與品德教育學術社群的建立並可設立其溝通分享平台。
4.支援我國學者或學術社群與國外學者及學術團體互動交流機會。
5.設置或指定專責單位做為長期理論研發以及實務推廣整合機構。


反思
1.TedTalk 藝術家泰奧.陽森(Theo Jansen )向我們展示他創造生命的藝術。會自行移動、甚至生存的藝術作品,竟只由塑膠管與水瓶所堆砌而成。或許讓我們對生命產生不同的觀點。

2. TedTalk NaliniNadkarni挑戰我們對於樹木及監獄的傳統觀點,她認為這兩者都比我們所想得更具活力。經由與華盛頓州政府的合作, 她將科學課程及保育計畫引進給受刑囚犯, 並得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七)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負面影響甚鉅

問題: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負面影響甚鉅
家庭、學校與社會是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的三個重要環節,但當前我國家庭功能逐漸式微,社會環境急遽變遷,造成學校的職責日漸增多但所能發揮的效果極為有限的現象。其次,成人(包括家長、教職員、社會各界人物)的身教是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學習者的最佳仿效對象,而今真正發揮正向身教影響力的情形卻日漸減少,此易形成孩童對於成人世界的認知失調,或對其未來生涯規劃的猶豫和失望。再者,現今社會環境因科技、網路與傳播的日新月異而顯多元複雜,其對於學習者的生活便利、權利意識和相關知能提升等固然有其正面作用,但其中可能產生的價值觀偏差、科技犯罪、欠缺社會責任,以及違反專業倫理或職業道德等,亦需正視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策略:以生命與品德教育積極促進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正面影響
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推動有其正負面影響:對於正面的影響,宜力求持續發揮其功能;對於負面的影響,除嘗試改變與修正外,更宜培養學習者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以朝向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正向發展邁進。其次,因應我國近年家庭組成的多樣化、少子女化,以及弱勢家庭和老年人口增多等社會現象,如何增強親職教育並提供適當支援系統,亦是生命與品德教育需加以關注的面向。再者,對於社會環境與成人身教亦可藉由生命與品德教育產生正面影響,包括強化社會各界對於教育的瞭解、責任與知能,以及強化專業倫理與職業道德等,以形塑學習者學習的典範。
1.加強家庭生命與品德教育功能並促進學校與社區間互動與合作。
2.提供社會變遷與弱勢家庭中生命與品德教育的特殊支援與轉化。
3.提升社會各界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的關注並進而擔負社會責任。
4.增強社會環境中對於專業倫理和職業道德知能的重視及其實踐。

反思
1.學校教育不是在真空的環境中進行,家庭、社會外,媒體和網路對學生的學習也有重大的影響。
2.「以生命與品德教育積極促進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正面影響」是學生成年後投身公民領域的自然回饋,反之亦然,在學習階段沒有足夠的生命和品德知識和習慣,社會環境會日益沈淪。
3.社會制度的公平性,我們從媒體中看到常是不平的事性,不利於學生法律感情的發展。

(六)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家長和民間團體的定位不清且資源分散

問題
近年家長和民間團體關注且投入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者甚多,因其在人力與物力等資源方面的投注,適時彌補學校教育面對社會急遽變遷的反應不足,且進而強化了學校與家長及社會的連結關係。然而,家長和民間團體在生命與品德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有待釐清,包括: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進入校園是否需有一定的機制、程序與專業的考量?家長和民間團體如何在家長親職教育與社會教育中發揮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功能?家長和民間團體的相關資源有無整合的可能?以及民間的力量如何與政府部門發揮相輔相成之效?這些,都是當前生命與品德教育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策略:發揮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民間與政府間的相輔相成功能
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家長和民間團體可成為政府和學校的最佳教育夥伴,共同發揮相輔相成的功能。然而,該功能的充分發揮必須建立在正向的互動溝通,以及教育專業的本質之上,所以宜釐清家長和民間團體的定位,及其與學校之間的相輔相成關係,並進而整合其資源,才能達到互補與加成的功效。
1.建立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與學校合作的機制。
2.鼓勵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家長親職教育中的生命與品德教育。
3.鼓勵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社會教育中成人的生命與品德教育。
4.鼓勵家長或各個民間團體的資源整合與策略聯盟或角色分工。

反思
1.「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進入校園是否需有一定的機制、程序與專業的考量?」民間資源運用宜保性,資源分散,吉。民間資源宜加調在地、直接、小規模、彈性,不要濫用大組織的規範而失去活力。

(五)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師資培訓質量以及各級行政支援實顯不足

問題
關於國中小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師資培育,在職前相關學程中並未具體納入課程修習中,而在職後多半僅有零星且短期的相關研習;至於高中職階段因課綱納入「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為必選課程之後,教育部正協調各師資培育大學辦理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學分班,以充實該類科師資。然而整體而言,中小學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師資在質與量方面仍顯不足。此外,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推動甚需各級行政的支援和學校的用心經營,但其中不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敷衍心態,或是因「升學主義」的迷思排擠了生命與品德教育的課程實施和教育機會,以及相關行政人員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知能有待強化等情形。

策略
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成效與師資陣容是否堅強息息相關,因而宜增強各級學校教師的職前培訓與在職進修,以促使其質與量的提升。其次,營造良好校園氣氛與進行正常化教學,是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最佳園地,且所有教師與行政人員本身都宜成為學習者,也同時是學生的學習典範。再者,對於教育行政與學校行政人員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知能的提升及其支援,亦需予以強化。
1.增列師資職前培育中生命與品德教育相關課程並納入檢定甄選。
2.深化各級學校生命與品德教育相關師資的在職進修與第二專長。
3.提升各級教育行政人員與學校校長主任等生命與品德教育知能。
4.營造校園中生命與品德教育氛圍並使師長成為學習者學習典範。
5.增進教育行政體系與學校間的生命與品德教育政策落實與支援。


反思
1.「增列師資職前培育中生命與品德教育相關課程並納入檢定甄選。」師資檢定宜有一定學理依據不宜驟加議題,否則檢定的科學性將受質疑。
2.行政支援是所保健因素,目標在沒有不滿足,不可能達到滿足的境界。
3.生命與品德在認真領域具高度哲學思辨,本不易定於一尊。

(四)生命與品德教育可藉由評鑑以瞭解其成效的觀念仍受質疑

問題

生命與品德教育屬於教育的一環,所以可藉由教育評鑑(包括質性與量化)的各種方式以瞭解其成效。然而,國人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實施常有若干誤解與現象:
一是以為生命與品德教育是要長期彰顯的結果,所以無法評鑑,而忽略了教育評鑑的可能性;
二是以為生命與品德教育是「知易行難」,所以只要實踐即可,忽略了其兼具認知、情感、行動的多元深度層面;
三是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推動多半僅重視規劃和歷程,忽略了實施後需以具學理基礎加以評估成效的重要性;
四是學校常把評鑑視為額外負擔或形式主義,而將生命與品德教育的評鑑是一種反思檢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予以扭曲或忽視;
五是目前所獎勵生命與品德教育績優者,尚未透過評鑑機制加以檢驗。前述這些誤解與現象,都有待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觀念的重建與推行。

策略

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永續推動,需要教育者不斷地反思檢討和精益求精,其雖然與一般學科知識有所差異,但仍可藉由多元的教育評鑑方式以瞭解其成效,並促其發展。藉由具學理且符合實務推動的評鑑機制,可具體剖析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整體成效,以及對於學習者在認知、情感與行動等各個層面的影響。
1.蒐集或鼓勵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的各種相關研究與模式建構。
2.推廣並鼓勵各級學校運用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的各種模式。
3.獎勵各級學校採用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機制且成效績優者。

反思
1.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目的須要先釐清明訂。
2.生命與品德教育過分強調可比較性評鑑,容易形式化和造假。

威廉坎寬巴:築夢始於追風

威廉坎寬巴:築夢始於追風
在饑荒和貧窮中,一個14歲的馬拉威男孩造了一座風車來為他們家供電。現在22歲的威廉坎寬巴,第二次在TED發表演說,用他自己的語言分享改變了他一生的感人的發明神話。

Michael Shermer on strange beliefs

Michael Shermer on strange beliefs
Why do people see the Virgin Mary on a cheese sandwich or hear demonic lyrics in "Stairway to Heaven"? Using video and music, skeptic Michael Shermer shows how we convince ourselves to believe -- and overlook the facts


創意的起源是好奇(中文) TED 2009

麥克薛莫:自欺背後的模式

斯特凡布羅德:網路讓我們變得更親密

斯特凡布羅德:網路讓我們變得更親密
我們原本擔心即時通訊、簡訊及臉書網站會破壞人際間的親密關係,但是斯特凡布羅德的研究卻顯示,現代的通訊技術讓人們能夠發展更深刻的關係,跨越距離和工作場所規則等障礙,將愛意傳達給彼此。

蕾秋‧派克(Rachel Pike):氣候新聞學問大

蕾秋‧派克(Rachel Pike):氣候新聞學問大
在短短四分鐘的演講裡,大氣化學家蕾秋派克將為我們揭開在氣候相關新聞的背後,科學家們所做的種種努力。此外,身為眾多研究團隊之一,蕾秋也將告訴我們她與她的團員們是如何在熱帶雨林執行危險的任務,以取得一種重要分子的數據資料。

Cynthia Schneider談選秀節目帶來的驚喜

Cynthia Schneider談選秀節目帶來的驚喜
Cynthia Schneider拿了兩個在阿富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類似「美國偶像」的選秀節目,來展示這些真人選秀節目在社會中的驚人影響。

蕾秋.阿姆斯壯:能夠自我修復的建築物

蕾秋.阿姆斯壯:能夠自我修復的建築物
蕾秋表示,為了拯救世界上正在下沉的城市,如威尼斯,我們需要在建材中使用惰性材料,使建築物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另外,蕾秋介紹了一種能夠自我修復,並防止氧化的材料,而這種材料,是不具生命的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麥克薛莫:自欺背後的模式 Michael Shermer: The pattern behind self-deception 2010

麥克薛莫:自欺背後的模式
麥克薛莫說,人們相信奇怪事物的傾向--外星人綁架、尋龍尺...--源自於大腦裡兩種最基本,最深刻的求生技能。他解釋這些技能,以及我們如何因此惹上麻煩。

--------
偽科學的胡扯,一堆華麗的名詞串在一起。

我們大腦有處理信念的機制,靈長類喜歡尋找模式,我們尋找事物的關聯,從A到B,從B到C,有時確定互為因果,即所謂的關聯式學習。

模式化,從毫無意義的雜訊中,尋找有意義模式的傾向。

模式發生在當第一類型錯誤(錯誤接受)的代價低於第二類型時(錯誤拒絕)

當狀況失控時,尋找模式的傾向會更強。

「期望」和「信念」的力量有多大。
-------------------------------------------
偽科學的胡扯,一堆華麗的名詞串在一起。
------------------------------------------
1.適性學習社區

2.免試入學

3.高中職社區化

Julian Assange:世界為何需要“維基揭密”

Julian Assange:世界為何需要“維基揭密”

極具爭議的網站“維基揭密”收集並發佈機密檔和視頻。據傳被美國政府傳喚問詢的其建立者Julian Assange,向TED主持人Chris Anderson講述了該網站的建立和成就——以及他的動機。該採訪包含近期美國在巴格達的空襲鏡頭

---------------------------------
維基解密披露伊戰檔案 美軍史上最大規模信息外泄
綜合西方媒體10月23日報道,因披露大量阿富汗戰爭機密文件而名聲大噪的“維基解密”網站近日又有新動作,22日宣布將公布40多萬份關于伊拉克戰爭的美軍絕密檔案。這起美國軍方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料外泄事件讓五角大樓大為光火,國防部官員擔心這不僅會威脅美國駐海外士兵的安全,也將嚴重打擊美國在當地的“地下合作夥伴”。

國際/維基解密爆料 加深伊領導危機
沈子涵/整理

 法新社巴格達23日電,維基解密(WikiLeaks)再度揭露美軍機密文件,加深了伊拉克領導階層危機,伊國總理馬里奇(Nuri al-Maliki)今天指控政敵利用這些文件打擊他。

 馬里奇辦公室發布聲明說:「這項媒體運動背後存在某些政治利益,他們試圖利用這些文件來對付國家領導人,特別是總理。」

 維基解密昨天公布近40萬份軍方文件,指稱伊拉克安全部隊有施虐情事,其他文件則顯示,美軍對馬里奇治下國家縱容刑求,袖手不管。

伊拉克虐囚案曝光 人權團體促調查
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公布伊拉克戰爭機密文件,指稱伊拉克軍警持續折磨和虐待囚犯,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23日表示,伊拉克當局應該對這些報導展開調查。

維基解密創辦人 活得像特工
爆料網站「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因屢次揭發美軍在阿富汗及伊拉克濫殺無辜的暴行,而迅速暴紅。然而,這位電腦駭客出身的澳洲人,卻因拈花惹草在瑞典面臨性侵官司,專斷獨行的作風也讓他遭遇眾叛親離危機。
駭客出身 染髮變裝四處逃

現年39歲的亞桑傑(Julian Assange)童年時期居無定所,自承無法適應社會,1995年他曾被判處25項電腦入侵罪名全部成立,差點鋃鐺入獄。2006年,他以多年累積的駭客技巧創辦「維基解密」,不但搜集大量官方機密文件,也讓當局無法追查機密的去向。

揭弊專斷行徑 陷人命不顧

紐約時報24日報導,維基解密多位核心成員指出,亞桑傑不但單獨決定在7月發表7萬多份阿富汗戰爭機密文件,而且還把北約部隊的阿國線民姓名一起公布,這些人可能因此送命。據稱神學士組織已根據維基解密公布的這些資料,追查這些線民。

日益自以為是 逼同伴出走

亞桑傑涉嫌性侵及騷擾2名瑞典婦女一案,更讓他的同志不滿,認為他的私生活引來司法調查,已妨礙維基解密的運作。他矢口否認這些指控,不過瑞典檢方仍未正式同意撤回告訴。此案究竟是否涉及性侵仍無定論,不過他的確劈腿兩位女子,應是這宗官司的起因。

亞桑傑的許多同志承認他極具個人魅力和能力,但他出名後卻日益自以為是、古怪而善變。

Wikileaks founder Assange denied residency in Sweden

簡訊:維基解密創辦人居留權被拒
瑞典拒絕給予維琪解密網站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在該國的居留權。

美國國務卿強烈抨擊“維基洩密”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強烈地批評了“維基洩密”網站公開敏感的機密文件的作法。
以披露機密、敏感檔知名的“維基洩密”網站,又公佈了約40萬份美國軍方機密檔。
這些檔顯示,美軍高層知道伊拉克部隊虐待囚犯,但是卻未採取任何行動。
希拉蕊譴責
在“維基洩密”公佈這些機密檔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華盛頓對記者表示,她強烈譴責任何機構或個人洩露機密檔的作法,因為這將使美軍及其盟軍士兵生命受到威脅。

維基洩密公佈伊戰文件激怒伊拉克總理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凱利.福勒:一次一粒種子,保衛食物的未來

凱利.福勒:一次一粒種子,保衛食物的未來
我們現在所種植的各種小麥、玉米和稻米,可能無法在氣候變化劇烈的未來生存下去。凱利.福勒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巨大的全球種子銀行,掩埋在挪威的冰山中,保存各種食物作物,來迎接不可預知的明天。

伊莫金希普--“等待”

伊莫金希普--“等待”

伊莫金希普震撼現場版“等待”,來自新專輯《橢圓》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蜜雪兒•歐巴馬懇請學生重視教育

蜜雪兒•歐巴馬懇請學生重視教育
在倫敦女校發表講話時,蜜雪兒•歐巴馬以自身經歷敦促每個學生認真對待教育。她說,這一代中的菁英將會縮小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的差距。

高爾(美國前副總統)對最近的氣候變遷趨勢發出警告

高爾(美國前副總統)對最近的氣候變遷趨勢發出警告

在TED2009,高爾前副總統對全球發表他最新的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驅勢比科學家們本來預測的還更嚴重!並且澄清他對"淨煤"的立場

----
想要走得快要自己走,想要走得遠必須大家一起走,我們要走得又快又遠。

Louise Fresco 談世界糧食供應

Louise Fresco 談世界糧食供應

Louise Fresco認為我們應該重視大規模生產、超市所販賣的白麵包。她認為大規模的農耕才能為全世界提供足夠的糧食,但也認為小型麵包烘焙坊和傳統生產模式仍有存在必要。

Nandan Nilekani談影響印度未來的重要關鍵

Nandan Nilekani談影響印度未來的重要關鍵

Nandan Nilekani,他是一位具前瞻性、目前任職於外包事業先驅公司Infosys的CEO,他將介紹四種將決定印度是否能繼續其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成長的重要觀念。

Richard St. John:「成功是無盡的旅程」

Richard St. John:「成功是無盡的旅程」

Richard St. John 用他代表性的簡潔風格,再一次提醒我們:成功不是一條單行道,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他用他個人事業的起落來說明這個寶貴的課題 — 一旦我們停止努力,我們就會失敗。

Pete Alcorn展望2200

Pete Alcorn展望2200

在這篇簡短而積極的TED2009演講中,Pete Alcorn與我們分享了他對於兩百年後的世界的看法 -- 屆時,人口衰退和機會增加將證明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的錯誤。

克雷‧薛基(Clay Shirky) 談論社交媒體如何創造歷史

克雷‧薛基(Clay Shirky) 談論社交媒體如何創造歷史

克雷‧薛基(Clay Shirky)描述當源源不斷的伊朗新聞傳向世界各地之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與TXTs如何幫助世界公民接收到受到壓制的難民所需傳達的真正新聞,而不需透過監督者的發步(通常都非常的簡短的發佈訊息)。這種由下而上的新聞模式正在改變現存的政治狀況。

嘉芙蓮.芙特:你就是慈善事業的未來

嘉芙蓮.芙特:你就是慈善事業的未來

在這個振奮人心的演說中,嘉芙蓮.芙特描繪了慈善事業的新走向 - 透過群體協作及創新思維,讓普通人就算金錢不足也可以做大事。她列舉五個由群體推動的實例,她也呼籲新一代的公民領袖參與。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克雷 舍基:認知盈餘如何改變世界

克雷 舍基:認知盈餘如何改變世界
克雷 舍基看到“認知盈餘”-這個我們一起用我們空閒腦迴圈來完成的共用,線上工程。當我們忙於編輯Wiki百科全書,在Ushahidi上發帖子(是的,還有狂笑貓咪LOLcats),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更好的,更加合作的世界。

Aditi Shankardass: 關於學習障礙的思考

Aditi Shankardass: 關於學習障礙的思考
兒童的發展障礙可以通過觀察他們的行為診斷出來,但是阿迪提 珊卡妲絲認為我們應該直接看一看他們的大腦。她解釋了她實驗室中非凡的腦電圖設備怎樣揭露以往的誤診,並從此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

Marian Bantjes:錯綜的設計之美

Marian Bantjes:錯綜的設計之美

在平面設計領域裏,把自我個性放在作品中是一種異端邪說。 她解釋了她怎樣通過表現自我樹立起她的事業。將她標誌性的,精緻優雅的插畫放在店面中,情人節賀卡甚至圖示中。

卡梅隆.赫羅爾德:讓我們將孩子們培養成企業家

卡梅隆.赫羅爾德:讓我們將孩子們培養成企業家
對學校的學習毫無興趣,蹺課,和同學們合不來:這樣的孩子反而可能成為企業家。在TED大會上,卡梅隆.赫羅爾德向大家展示了家庭和學校教育應該怎樣做才能將更多的孩子甚至成人培養成企業家。

Ellen Dunham-Jones: 改造市郊

Ellen Dunham-Jones: 改造市郊
Ellen Dunham-Jones 開啟了未來五十年裏的重大的,為了合理利用進行的設計工程: 市郊改造. 將包括的內容有: 重新使用快破產的商場, 重新利用廢棄的"集裝箱"式的商場,以及將停車場改建成茁壯成長的濕地.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生命與品德教育運用的教材教法和實施策略良莠不齊

問題:生命與品德教育運用的教材教法和實施策略良莠不齊
近年政府與民間積極投入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推動,因而相應的教材、教法以及實施策略等陸續產出。然而,教材教法和實施策略需符合教育的標準,其包括需有學理依據或有科學驗證,若是取自外國理論宜適切轉化為我國需求,以及需避免意識型態(例如政治、宗教)的涉入等。以前述教育標準觀之我國生命與品德教育既有的各類教材教法和實施策略,實可謂良莠不齊且深淺不一,因而如何去蕪存菁或提升整體品質均屬重要課題。

策略 建構生命與品德教育教材教法和實施策略獎勵機制及資源網絡
生命與品德教育教材教法和實施策略並無「定於一尊」的最佳模式,而宜考量各個教育階段學習者的特性與需求,且需基於異質與開放社會的容忍接納與創新精神。不過,教育場域中仍須有良莠的區辨,以及維持專業品質的機制,尤其是政府部門需發揮主導積極的作用,支持與獎勵教育與社會各界投入,並為教育現場建立豐富多元且高品質的資源網絡。
1.建立固定機制以獎勵各級學校創發生命與品德教育教材教法。
2.獎勵和補助學界研發生命與品德教育教材教法及其實施策略。
3.彙整與鼓勵社會各界發展優良生命與品德教育相關教材教法。
4.建構生命與品德教育課程與教學的溝通平台和多元資源網絡。

生命與品德教育需以何種方式納入學校課程為宜尚無定論

問題:生命與品德教育需以何種方式納入學校課程為宜尚無定論
目前有關生命與品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有四種方式:一是生命教育在國中小階段採融入學習領域或主題統整式的課程;二是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在高中職階段列為必選修課程;三是品德教育在中小學均採融入各學習領域、加強訓輔相關活動,以及強化校園文化等兼重正式、非正式與潛在課程;四是高等教育階段的生命教育與品德教育端賴各校自發性的規劃與推動,目前多半在通識課程、專業倫理課程,以及服務學習課程與社團活動等彰顯。以上四種現況是否需予以調整或改變,究係以何種方式最為合宜?是否需將生命與品德教育單獨設為學科?或是各個教育階段需有其不同的規劃?以及幼教階段和社會教育階段的生命與品德教育是否需加以關注等,都需再深入研析。

策略
檢視調整並落實生命與品德教育納入各級學校課程的方式
針對各個教育階段與成人的各個學習者需求和整體結構特性,將生命與品德教育重新檢視其在學校課程中的定位與功能,包括單獨設科、主題或議題化、融入各學習領域、藉由非正式課程彰顯、強化校園氣氛與形塑文化等方式,並宜藉由各種機制使其具體實際執行且確實發揮成效。
1.檢視、調整並落實幼教與國小階段生命與品德教育課程納入方式。
2.檢視、調整並落實國中階段生命與品德教育課程納入方式。
3.檢視、調整並落實高中職階段生命與品德教育課程納入方式。
4.加強推動並落實技職與高等教育階段生命與品德教育中具特色的專業倫理與通識教育課程,及其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的實施。

評論:
生命與品德教育和教學情境有高度關連性,過度強調檢視將不利真正的推動。如何善用新聞事件及同學的生活故事較能產生共鳴。

生命與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常流於各自表述且過於抽象

問題:生命與品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常流於各自表述且過於抽象

近年我國社會各界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多採認同態度,但對於其目標與內容卻常流於陳義過高、各自表述或過於籠統模糊的情形,此導致相關教育政策的實施和推動,極易產生理想與現實脫節、疊床架屋、失去焦點或是扎根不足等疑慮。因而,生命教育與品德教育各自的明確具體目標與內容為何?此外,在教育政策推動層面中,生命教育與品德教育二者,含括憂鬱與自我傷害防治,以及生涯規劃與輔導等,有無可能加以統整,以求目標與內容的聚焦和系統化,進而促成各方資源的整合且減少學校的多重負擔?均宜加以探討以形成共識

策略:

透過多層次和多角度的論辯及溝通過程,逐步形塑符合我國現今社會需求與國際趨勢的生命與品德教育,並依據各級教育階段以及學習者需求,有系統且全面地分別擬具創新前瞻且明確可行目標和內容,並藉此民主多元歷程嘗試整合且凝聚學界、教育界與社會各界共識,做為教育政策聚焦且扎根推動的藍本,但須保留多元開放與彈性自由的發展空間,並非成為「一言堂」甚或意識型態的宰制。
1.鼓勵學界針對我國生命與品德教育的現況與趨勢進行深度探究。
2.提供與支援教育界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多元對話與論辯的機會。
3.召開社會各界生命與品德教育論壇以聚焦討論並逐步形成共識。

評論:
一、1.鼓勵學界針對我國生命與品德教育的現況與趨勢進行深度探究。2.提供與支援教育界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多元對話與論辯的機會。3.召開社會各界生命與品德教育論壇以聚焦討論並逐步形成共識。都會可行策略。

二、此一議題屬於道德領域,道德的本質始終具有知德與行德的爭論。教育部論點以知德為主軸。

三、學校教育制度具有特定的時間和活動規範,使德在其中的教師和學生都無法深刻體驗和關懷彼此,才是此問題的核心,再者,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和資訊社會的新興品德問題才是知德須要發展的領域。

四、尊重他人,關懷生命,發展自我,和諧社會等等生命和品德的概念並非如上述表述過於抽象。換言之,品德和生命教育問題,在認知領域具有抽象性,但透過體驗活動的安排,良好習慣的養成,其實並不難,難在當有「搭順風車」造成的社會閒散,那麼社會中認知努力的付出是無法得到合理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