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三)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正規課程與社會教育實施不足

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正規課程與社會教育實施不足
現狀下,我國的國民中小學並無明訂媒體素養教育的課程實施時間,高中職專科很少有相關的選修課程,只有部分大學的通識課程受教育部「中綱計畫」補助,實施相關媒體素養學程。因此,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很少在教學現場上實踐的機制與機會。 雖然,在新修正的民國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100學年度實施),直接將媒體素養概念採融入方式放置於各領域的能力指標中,增加媒體素養概念在教材中的能見度,以社會領域為例,在145條的能力指標中有2條在文字上提及大眾傳播(媒體)字眼,註釋中有23條提及可以大眾傳播媒體為例。教育部在辦理相關教材及師資研習時,均邀請民間教科書編輯人員與會,期增進教科書編輯人員之正確媒體觀念及知能。然而,由於媒體素養概念大都在註釋中被提及,對教科書的編輯委員而言只具建議而非必要,強制力不足,審定委員也沒有將此列入評定的標準;再加上,編審委員大都是屬該領域(社會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於媒體素養概念可能無法具體掌握其精髓,就算經歷教材審查,仍不能貼切呈現媒體素養教育的意涵。

策略

落實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課程實施中扎根實踐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能永續推動,從學校教育端實踐最具扎根成效,因此,如何安排學校教育各實施階段(國中小、高中技職、大學)皆能有相關的課程(融入教學、選修課程、通識課程)提供學習,成為課程實踐成效的重要關鍵。再者,檢視課綱與教材中呈現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內涵的適切性,也是扎根實踐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中不可或缺的要務。
1.明定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於國中小課程中實施之固定節數。
2.鼓勵各高中職學校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列入選修課程。
3.鼓勵各公私立大學普設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通識課程。
4.檢視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高中及國中小課綱中的適切性。
5.因應時代潮流適時修正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能力指標。


反思
1.「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在各階段正規課程與社會教育實施不足」,那麼正規課程如何才算充足,每周八節課?
2.課程宜保留彈性,讓學校能適應學生不同發展階段和學習需求,來規劃學習活動。
3.高中學習指標須依不同類科來訂定,才有應用上的價值。不宜將高中同國中小,用劃一的標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