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學習內涵偏向認識解讀媒體與技術操作
國內對於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重要性的開端,主因認為媒體亂象充斥而需進行媒體教育,甚或把媒體素養或資訊素養教育視為批判媒體的工具,即使在多年推廣下,國內對於媒體素養或資訊素養的重視仍然不脫以識讀、批判、技術操作為主。雖然,近幾年在國小課程的實踐中,開始有以認識媒體角色、思辨媒體再現(例:性別刻板)、指導學童近用媒體、正確使用媒體的相關知能融入式課程,但就全民整體的學習內涵而言,仍屬片面不周。在現今面臨媒體環境成為先於家庭、學校、社會的社會化機制,與全球化資訊同步之際,應重新以新世紀新教育的觀點,賦予媒體素養學習積極的角色,促成溝通表達之目的。據國外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發展,早已跳脫批判媒體科技為主流,以媒介化資訊為文化與環境的觀點,強調閱聽人即資訊創用者,進行對話溝通與反思的民主過程。
策略
提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發展視野與實徵論述研究
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不應只侷限以使用媒體科技(如電腦),或批判媒體作為學習目標,詮釋、批判、評估、應用媒體科技皆是發展歷程,終程目標應是善用媒體科技的正面功能,促成能積極創用媒體資訊並達成溝通目的現代公民。而此思潮的轉移是氛圍的共促,需要透過獎勵辦理相關研究、教學實踐、論壇、國外交流機會等方式,進行長期且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和實徵研究,以提昇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視野的深度與廣度,奠定新世紀的公民素養觀。
1.獎勵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具前瞻性論述或相關研究。
2.鼓勵進行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具前瞻性的教學實踐。
3.支援我國學者或學術社群與國外學者及學術團體互動交流機會。
4.獎勵進行與國外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接軌的研討會及研究。
反思
1.任何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好事。
2.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學習內涵偏向認識解讀媒體與技術操作,亦非壞事,有了基礎的使用能力,才有機會發展下一階段的能力。
3.網路媒體的分級是重要的,但不是全國教育會議的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