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Dennis vanEngelsdorp: a plea for bees

Dennis vanEngelsdorp: a plea for bees
養蜂人丹尼斯vanEngelsdorp著眼於溫柔,誤解動物的重要地位和性質,其背後的神秘失踪令人震驚。

Jonathan Drori: 花粉背後的故事

Jonathan Drori: 花粉背後的故事
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注意到花粉的存在,除非你有花粉症。但是在電子顯微鏡下的花粉卻呈現出多彩多姿的形貌,而且花粉還會飄到很遠的地方。Jonathan Drori讓我們近觀植物求偶時所散播的這種迷人的微小粒子。

Sirena Huang dazzles on violin

Sirena Huang dazzles on violin
小提琴家黃錫雷納給出了一個技術上的光輝和情感細緻入微的表現。在一個迷人的插曲,11歲的讚美她的永恆的設計工具。

鄒奇奇 : 大人能向小孩學到什麼

鄒奇奇 : 大人能向小孩學到什麼
神童鄒奇奇認為這個世界需要「幼稚」的思維,亦即小孩那些大膽的點子、奔放的創意,特別是他們樂觀的態度。她說,小孩的偉大夢想值得我們高度期望,首要之務,便是大人除了願意教導小孩,還得放下身段從小孩身上學習。

德瑞克‧席佛斯(Derek Sivers):如何發起群眾運動

德瑞克‧席佛斯(Derek Sivers):如何發起群眾運動
德瑞克‧席佛斯(Dereck Sivers)藉由一個精彩的影片,告訴我們如何發起群眾運動。(提示:需要兩個人)

1+1=101的企業哲學

1+1=101的企業哲學
21世紀,企業要懂得跳開理所當然,勇於重新定義產業,執行1+1=101的企業哲學。
來源:大小創意

只要認真做,就會有影響

只要認真做,就會有影響
當圖畫刊登到國語日報之後,對小朋友的影響會是什麼?

更多內容:
http://dxmonline.com/article/411193413/

若能重返童年,認真度過每一刻
實踐夢想,創意永遠在
成功之路,責任相隨
孩子的勇氣勝於一切
只要有心,善意就能遠播

Stewart Brand 四種有爭議的環境趨勢學說

Stewart Brand 四種有爭議的環境趨勢學說
在1960和1970年代引領環保運動的Stewart Brand重新考慮關于城市,核能,轉基因改造和人工氣候改造(地球工程)的問題。他在美國國務院發表講話,有關他新版本著作的觀點一定會引起廣泛的討論。
影片來源:TED.COM

世界會轉變或崩解

Will Steffen 世界會轉變或崩解(中文)
澳洲ANU大學教授Will Steffen從社會即將轉變或崩解的角度出發,省思人類社會的過度發展,給這地球帶來相當大的衝擊。饑荒不見得是對地球是壞事,反而有機會看見新機會,讓地球好好轉變。
影片來源:Ericsson 2020

未來房屋 Living Tomorrow(中文)

未來房屋 Living Tomorrow(中文)
Living Tomorrow是布魯賽爾的建築設計公司,創造一個平台聚集其他有創新概念的公司建造未來的房屋。
影片來源:youtube

電視的未來-Future of tv(中文)

電視的未來-Future of tv(中文)
未來學家Ian Pearson從電視未來描述,電視未來可以變成一個隱形眼鏡,也可能以各種形式出現,這都會改變我們與這世界互動的模式。

小七學籍

有一學生因犯有氣踹及家庭因素,時常中輟,而家長又不願意接受巡回教育班,且學校已個案轉介社會處。學校依學籍相關規定統計後符合頒予畢業證書要件。但在畢業典禮後,家長要求,重讀六年級。如何是好?

學校行政、教育行政亦是行政的一環,故應受依法行政的拘束。但個案學生及家庭顯然弱勢,宜多予關懷和協助。然關懷和協助並非意謂著,學校學籍管理可以跳脫法規的拘束。

此一特殊個案,教育法規無法逐一規範,但已是中輟列管,且通報社會處個案,宜有跨單位的協調機制,否則「不能沒有你」將在真實生活一再一再的重現。

以台灣目前的教育資源和社會福利,這一區塊確有成長和改善空間。教育的問題不必然用教育的方法解法,個人認為此一情境,從社會福利的觀點,以「當事人最大利益原則」,透過跨域合作機制才是正途。

道德反身性

下班前同事談起就讀國中的兒子,反應英語課時,老師的言語傷害到他的朋友(同班同學),並質疑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可不可以用相同的話來回應英語老師。

我們大人經常以自己習慣的話語和學生對話,忽略成長中的學生可能的反應。

其實同學要求不過是道德的基本要求的反身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在教室的場域中,學生和教師處於權力不對的情境,在文化的教條中我們還是希望學生「尊師」。

接著我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教師的行為不宜,是否應該有相關處戒機制,事實這部分在教學現場的規範是相當模糊的,除了明確的違犯刑法,但教師似乎應該受到更高的道德規範,只是人非聖賢,也可能教師的行為是無意識或下意識,如果沒有當的覺察機會,我們可以推論,類似的行為模式會一再的發生。

如何提昇教師教學現場的覺察力呢?其實我也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