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七)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負面影響甚鉅

問題: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負面影響甚鉅
家庭、學校與社會是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的三個重要環節,但當前我國家庭功能逐漸式微,社會環境急遽變遷,造成學校的職責日漸增多但所能發揮的效果極為有限的現象。其次,成人(包括家長、教職員、社會各界人物)的身教是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學習者的最佳仿效對象,而今真正發揮正向身教影響力的情形卻日漸減少,此易形成孩童對於成人世界的認知失調,或對其未來生涯規劃的猶豫和失望。再者,現今社會環境因科技、網路與傳播的日新月異而顯多元複雜,其對於學習者的生活便利、權利意識和相關知能提升等固然有其正面作用,但其中可能產生的價值觀偏差、科技犯罪、欠缺社會責任,以及違反專業倫理或職業道德等,亦需正視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策略:以生命與品德教育積極促進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正面影響
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推動有其正負面影響:對於正面的影響,宜力求持續發揮其功能;對於負面的影響,除嘗試改變與修正外,更宜培養學習者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以朝向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正向發展邁進。其次,因應我國近年家庭組成的多樣化、少子女化,以及弱勢家庭和老年人口增多等社會現象,如何增強親職教育並提供適當支援系統,亦是生命與品德教育需加以關注的面向。再者,對於社會環境與成人身教亦可藉由生命與品德教育產生正面影響,包括強化社會各界對於教育的瞭解、責任與知能,以及強化專業倫理與職業道德等,以形塑學習者學習的典範。
1.加強家庭生命與品德教育功能並促進學校與社區間互動與合作。
2.提供社會變遷與弱勢家庭中生命與品德教育的特殊支援與轉化。
3.提升社會各界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的關注並進而擔負社會責任。
4.增強社會環境中對於專業倫理和職業道德知能的重視及其實踐。

反思
1.學校教育不是在真空的環境中進行,家庭、社會外,媒體和網路對學生的學習也有重大的影響。
2.「以生命與品德教育積極促進社會環境和成人身教的正面影響」是學生成年後投身公民領域的自然回饋,反之亦然,在學習階段沒有足夠的生命和品德知識和習慣,社會環境會日益沈淪。
3.社會制度的公平性,我們從媒體中看到常是不平的事性,不利於學生法律感情的發展。

(六)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家長和民間團體的定位不清且資源分散

問題
近年家長和民間團體關注且投入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者甚多,因其在人力與物力等資源方面的投注,適時彌補學校教育面對社會急遽變遷的反應不足,且進而強化了學校與家長及社會的連結關係。然而,家長和民間團體在生命與品德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有待釐清,包括: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進入校園是否需有一定的機制、程序與專業的考量?家長和民間團體如何在家長親職教育與社會教育中發揮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功能?家長和民間團體的相關資源有無整合的可能?以及民間的力量如何與政府部門發揮相輔相成之效?這些,都是當前生命與品德教育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策略:發揮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民間與政府間的相輔相成功能
生命與品德教育推動中,家長和民間團體可成為政府和學校的最佳教育夥伴,共同發揮相輔相成的功能。然而,該功能的充分發揮必須建立在正向的互動溝通,以及教育專業的本質之上,所以宜釐清家長和民間團體的定位,及其與學校之間的相輔相成關係,並進而整合其資源,才能達到互補與加成的功效。
1.建立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與學校合作的機制。
2.鼓勵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家長親職教育中的生命與品德教育。
3.鼓勵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社會教育中成人的生命與品德教育。
4.鼓勵家長或各個民間團體的資源整合與策略聯盟或角色分工。

反思
1.「家長和民間團體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進入校園是否需有一定的機制、程序與專業的考量?」民間資源運用宜保性,資源分散,吉。民間資源宜加調在地、直接、小規模、彈性,不要濫用大組織的規範而失去活力。

(五)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師資培訓質量以及各級行政支援實顯不足

問題
關於國中小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師資培育,在職前相關學程中並未具體納入課程修習中,而在職後多半僅有零星且短期的相關研習;至於高中職階段因課綱納入「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為必選課程之後,教育部正協調各師資培育大學辦理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學分班,以充實該類科師資。然而整體而言,中小學生命與品德教育的師資在質與量方面仍顯不足。此外,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推動甚需各級行政的支援和學校的用心經營,但其中不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敷衍心態,或是因「升學主義」的迷思排擠了生命與品德教育的課程實施和教育機會,以及相關行政人員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知能有待強化等情形。

策略
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成效與師資陣容是否堅強息息相關,因而宜增強各級學校教師的職前培訓與在職進修,以促使其質與量的提升。其次,營造良好校園氣氛與進行正常化教學,是推動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最佳園地,且所有教師與行政人員本身都宜成為學習者,也同時是學生的學習典範。再者,對於教育行政與學校行政人員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知能的提升及其支援,亦需予以強化。
1.增列師資職前培育中生命與品德教育相關課程並納入檢定甄選。
2.深化各級學校生命與品德教育相關師資的在職進修與第二專長。
3.提升各級教育行政人員與學校校長主任等生命與品德教育知能。
4.營造校園中生命與品德教育氛圍並使師長成為學習者學習典範。
5.增進教育行政體系與學校間的生命與品德教育政策落實與支援。


反思
1.「增列師資職前培育中生命與品德教育相關課程並納入檢定甄選。」師資檢定宜有一定學理依據不宜驟加議題,否則檢定的科學性將受質疑。
2.行政支援是所保健因素,目標在沒有不滿足,不可能達到滿足的境界。
3.生命與品德在認真領域具高度哲學思辨,本不易定於一尊。

(四)生命與品德教育可藉由評鑑以瞭解其成效的觀念仍受質疑

問題

生命與品德教育屬於教育的一環,所以可藉由教育評鑑(包括質性與量化)的各種方式以瞭解其成效。然而,國人對於生命與品德教育實施常有若干誤解與現象:
一是以為生命與品德教育是要長期彰顯的結果,所以無法評鑑,而忽略了教育評鑑的可能性;
二是以為生命與品德教育是「知易行難」,所以只要實踐即可,忽略了其兼具認知、情感、行動的多元深度層面;
三是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推動多半僅重視規劃和歷程,忽略了實施後需以具學理基礎加以評估成效的重要性;
四是學校常把評鑑視為額外負擔或形式主義,而將生命與品德教育的評鑑是一種反思檢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予以扭曲或忽視;
五是目前所獎勵生命與品德教育績優者,尚未透過評鑑機制加以檢驗。前述這些誤解與現象,都有待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觀念的重建與推行。

策略

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永續推動,需要教育者不斷地反思檢討和精益求精,其雖然與一般學科知識有所差異,但仍可藉由多元的教育評鑑方式以瞭解其成效,並促其發展。藉由具學理且符合實務推動的評鑑機制,可具體剖析生命與品德教育的整體成效,以及對於學習者在認知、情感與行動等各個層面的影響。
1.蒐集或鼓勵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的各種相關研究與模式建構。
2.推廣並鼓勵各級學校運用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的各種模式。
3.獎勵各級學校採用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機制且成效績優者。

反思
1.生命與品德教育評鑑目的須要先釐清明訂。
2.生命與品德教育過分強調可比較性評鑑,容易形式化和造假。

威廉坎寬巴:築夢始於追風

威廉坎寬巴:築夢始於追風
在饑荒和貧窮中,一個14歲的馬拉威男孩造了一座風車來為他們家供電。現在22歲的威廉坎寬巴,第二次在TED發表演說,用他自己的語言分享改變了他一生的感人的發明神話。

Michael Shermer on strange beliefs

Michael Shermer on strange beliefs
Why do people see the Virgin Mary on a cheese sandwich or hear demonic lyrics in "Stairway to Heaven"? Using video and music, skeptic Michael Shermer shows how we convince ourselves to believe -- and overlook the facts


創意的起源是好奇(中文) TED 2009

麥克薛莫:自欺背後的模式

斯特凡布羅德:網路讓我們變得更親密

斯特凡布羅德:網路讓我們變得更親密
我們原本擔心即時通訊、簡訊及臉書網站會破壞人際間的親密關係,但是斯特凡布羅德的研究卻顯示,現代的通訊技術讓人們能夠發展更深刻的關係,跨越距離和工作場所規則等障礙,將愛意傳達給彼此。

蕾秋‧派克(Rachel Pike):氣候新聞學問大

蕾秋‧派克(Rachel Pike):氣候新聞學問大
在短短四分鐘的演講裡,大氣化學家蕾秋派克將為我們揭開在氣候相關新聞的背後,科學家們所做的種種努力。此外,身為眾多研究團隊之一,蕾秋也將告訴我們她與她的團員們是如何在熱帶雨林執行危險的任務,以取得一種重要分子的數據資料。

Cynthia Schneider談選秀節目帶來的驚喜

Cynthia Schneider談選秀節目帶來的驚喜
Cynthia Schneider拿了兩個在阿富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類似「美國偶像」的選秀節目,來展示這些真人選秀節目在社會中的驚人影響。

蕾秋.阿姆斯壯:能夠自我修復的建築物

蕾秋.阿姆斯壯:能夠自我修復的建築物
蕾秋表示,為了拯救世界上正在下沉的城市,如威尼斯,我們需要在建材中使用惰性材料,使建築物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另外,蕾秋介紹了一種能夠自我修復,並防止氧化的材料,而這種材料,是不具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