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經驗學習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體驗學習,也就是做中學一直是學習重要的理念之一,從而發展出不少著名的經驗學習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專家學者,其中也包括美國心理學家大衛庫伯(David Kolb)。

大衛庫伯(David Kolb)的經驗學習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From Kolb's Learning Styles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By Saul McLeod, updated 2017 


大衛庫伯的經驗學習理論將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具體經驗、省思觀察、抽象概念與主動驗證,四個階段形成一循環的學習過程,並不斷的重複。

1.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簡稱CE):強調以個人的感覺進行學習(learning from feeling),會從一個特殊的經驗中來學習,對所接觸的人事物產生強烈的感覺。而有趣的具體經驗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意願。

2.省思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簡稱RO):強調用看與聽等觀察來學習(learning by watching and listening),作任何決定之前會先仔細的觀察周遭環境、事物的變化,喜歡由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以尋求事情真正的意義。

3.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簡稱AC):強調以思考來進行學習(learning by thinking),會從邏輯的分析與概念來學習,先對情境完全瞭解之後,才做出有系統、有計畫的行動。經驗只是理性的素材,而這些經驗素材必得經過系統性理念的結構化歷程,才可能建構成為可靠的知識。

4.主動驗證(Active Experiment,簡稱AE):強調以實際操作來進行學習(learning by doing),有能力及耐心將事情完成,喜愛冒險性的活動,並且採取行動去影響周遭的人事物。

大衛庫伯的經驗學習理論將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具體經驗、省思觀察、抽象概念與主動驗證,四個階段形成一循環的學習過程,並不斷的重複。

1.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簡稱CE):強調以個人的感覺進行學習(learning from feeling),會從一個特殊的經驗中來學習,對所接觸的人事物產生強烈的感覺。而有趣的具體經驗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意願。

2.省思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簡稱RO):強調用看與聽等觀察來學習(learning by watching and listening),作任何決定之前會先仔細的觀察周遭環境、事物的變化,喜歡由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以尋求事情真正的意義。

3.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簡稱AC):強調以思考來進行學習(learning by thinking),會從邏輯的分析與概念來學習,先對情境完全瞭解之後,才做出有系統、有計畫的行動。經驗只是理性的素材,而這些經驗素材必得經過系統性理念的結構化歷程,才可能建構成為可靠的知識。

4.主動驗證(Active Experiment,簡稱AE):強調以實際操作來進行學習(learning by doing),有能力及耐心將事情完成,喜愛冒險性的活動,並且採取行動去影響周遭的人事物。







高比的模式的重點在於四階段的學習進程,而通過這四個階段循環的學習將最為有效:
(1)     親身體驗 (Concrete Experience)
親身體驗,包括學員對個別事件、人物及情況的處理。這種學習模式,包括經驗一些「危機」(risk)、處理模糊情況及面對陌生、不肯定的環境。參加者在這階段裡要有專注即時情況的能力,以及對自己感受的察覺能力。
(2)     觀察反省 (Reflective Observation)
觀察反省,包含了對經驗資料的收集及整理,經驗資料主要是那些有關思想、感覺、聯想、及其他觀察的資料。在這環節中,最重要是問:「剛才發生了甚麼事?」(What just happened)及「我們做了甚麼事?」(What did we do)觀察反省這麼重要,是基於兩個原因:從訓練內部上看,觀察反省是把剛過去的事實弄清楚,就像重播錄影帶一樣,帶領學員從另一角度觀察自己的表現。學員可比較事後所看到的與剛才感受如何吻合。另一方面,「剛才發生了甚麼事」這問題可驅使學員審視自己的學習模式。在反經驗的過程中,學員可看到他人怎樣進行活動,怎樣組織資訊及執行計程車。當學員知道自己怎麼辦學習,他們將可改進本身分析技巧。

(3)     總結領會 (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總結領會包含兩方面:一方面,是運用理性邏輯分析有關的數據資料,以確立其雛型理論;「雛型」是指初期的數據分析結果,還有待進一步闡釋。另一方面,亦包括從已知的知識(如理論。模型)中尋求類同的體驗。學員須分別從共通點及分歧兩者中領悟能廣泛應用的道理。他們可以從「怎樣」(How)、「如果這樣的,甚麼事會發生」(What it)及「這樣又如何」(So what)等問題中加強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積極嘗試 (Active Experimentation)
積極嘗試包括對初步結論、新知識及猜想作實際測試。學員可透過真實環境嘗試新學習的行為,以測驗該行為的意義及帶來的感覺。學員應準備建立新的目標,主動嘗試及承受新的風險。在這一環節中,要問的是:「如果這樣的話,則……嗎?」(If……then?”)及「好了,現在怎樣呢?」(Now what?”)
            以上的四個目進程其實代表學習過程中兩個主軸的終極點。第一主軸的兩端分別是親身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及總結領會(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另一主軸的兩端是觀察反省(Reflective Observation)及積極嘗試(Active Experimentation)。麥加菲(McCarthy, 1990)把前者稱為「知覺」(perception)軸,而把後者稱為「過程」(processing)軸。所以當知道每人均有不同的知覺名學習過程,我們便可確立各人不同的學習模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