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台灣廉價菁英教育 削弱競爭力

台灣廉價菁英教育 削弱競爭力


引自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85




台北市建國中學,堪稱國內明星高中之最,來自各地的三千八百名菁英學生,齊聚九十二個班。不過,這所最頂尖的高中,每年添購、維修教學設備的預算,只有一○八萬元,所以學生至今還在用美援時代的實驗桌。

前一陣子,建中校長陳偉泓到韓國參訪,看到韓國政府傾全力培植少數菁英高中,故步自封的台灣,遠遠比不上。

南韓菁英教育 人力財力餵飽飽




陳偉泓舉例說,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 )附屬高中一年只招收一百四十名學生,預算卻是一般高中的卅倍。校內實驗室多達十九間,有奈米等級顯微鏡、風洞實驗室等先進設備,而且四名高中生就有一位大學教授指導作專題研究,以培育諾貝爾獎得主為目標。



近來台灣因推動十二年國教,建中、北一女等校被迫提高免試入學名額,引發台灣到底需不需要菁英教育的論戰。

台灣廉價教育 添設備捉襟見肘




姑且不論對或錯,但是這一趟韓國行,讓陳偉泓很感嘆,「台灣從高中到大學,都在辦廉價教育,人才培育從高中階段就輸了韓國一大截,將來如何和人家競爭?」

台大前校長陳維昭表示,社會進步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但主導社會發展的,往往是少數菁英,光愛迪生一個人,就抵過幾億人的成就。然而台灣社會,卻瀰漫一股反菁英主義,很多人巴不得把建中、台大打成平庸。



台灣對菁英教育,又愛又恨,官方也缺乏明確、有系統的菁英教育方針,「明星高中」的資源,比大家想像的還貧乏。

陳偉泓說,以建中為例,扣除人事費,每年總預算約一千三百萬元,但光水電費就花掉八百萬元,每年分到的設備費只約百萬元,捉襟見肘,連用了幾十年的美援實驗桌,也無法完全汰舊換新。

台灣的菁英高中教育,看似仍有些成效,陳偉泓認為,是因為我們採集中式的教育,將同質性高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容易看見教學成效。

12年國教上路 優質反而沒補助

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建中、北一女等校的免試入學名額逐年增加,學生程度的個別差異也跟著加大,加上要推動選修特色課程,需要像大學一樣跑班上課,照理說,應該給更多資源,減少班級人數、增加教室,聘更多教師。

不過,陳偉泓說,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建中至今未收到任何一筆額外經費,連高中優質化補助,也因建中已被視為「優質」,而失去資格。

很多人批評,明星高中的菁英教育偏重智育,陳偉泓喊冤。他以建中資優班為例,除了推動自費的海外學習,也很重視服務學習,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或假日,到部落、偏鄉國中小學,帶動科普閱讀或教小朋友們做實驗,培養資優學生回饋社會、感恩惜福的品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