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攸關經濟榮枯(王立昇)


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攸關經濟榮枯(王立昇)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有云,台灣流失人才但又阻止外來人才,正面臨國民平均收入下降的情況,要新加坡引以為鑑。嚴長壽亦提出警告,台灣目前在人才上在吃昨日存糧。國內外都有知名人士注意到台灣人才培育的問題,但原因何在?

教育部於1995年開始推動教改,目的是要孩子快樂學習。為解決僧多粥少的問題,於是廣設大學,數量從50所暴增到171所(2008年),錄取率更接近100%。但同樣地,補習班家數也從5000多暴增到18000多,可謂同步成長。教改實施後,國民的整體學歷提高了,但大學生素質似乎沒有隨之提升。若前述兩位先生所言屬實,則教改的人才培育政策是不成功的。如同吳瑞北在《蘋果日報》論壇中指出,2008年馬英九先生競選總統時,教育政策中的第一項就是檢討教改成效,承諾組成教改檢討委員會,但教育部網站卻找不到該委員會之任何資料,現今馬先生即將接任第13任總統,請問第12任總統的政見何時可兌現? 

黎建南在日前刊載的評論中提到:日本現在多數青年是四不一沒有—工作不穩定、買房不敢想、結婚不容易、生子不可能,當然,沒有希望。此現象是否與寬鬆教育有關?

或有人謂「9年國教創造台灣的經濟奇蹟,12年國教可再造高峰」,殊不知兩者政策目標大不相同。民國57年前,接近一半小學畢業生不再讀書。為提高國民素養,乃實施9年國教,強迫國民都至少要國中畢業。國民智能因此提高,也創造了台灣好幾桶金。但現在大學生滿街跑,12年國教則是要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孩子快樂學習。該目標與日本寬鬆教育的目標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由得令人擔心日本「失落的20年」是否會在台灣上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