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創新教學模式 與 統合視導

    在與好友聊天,彷彿回到學生時代的清談。談到創新教學模式及統合視導的問題。

   什麼是模式呢? 我們習慣在模糊曖昧的語意進行討論。模型依大陸高中教材分為物理模型、數學模型、概念模型,模式應指概念模型。

   創新教學可能是「教如何創新」,也可是「教學方式的創新」。如果我們採用後者的語意,透過最多人引用Glaser's的簡單教學模式來了解教學活動。概念分析的重點在分類:





一、教學目標的分類以布魯姆 (Bloom) 等人於1956 年發表《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克拉斯霍爾(Krathwohl) 等人於1964 年發表《情意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辛普森 (Simpson)則於1972 年發表《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教學內容分類,則以教育部頒的課程綱要為主。





二、起點行為和終點行為是教學評鑑


    有關評鑑和評鑑則有諸多理論,但評鑑的重點不要創新,而在有效、科學,例如我們不能榜稱量身高。檔案評量、電腦適性化評量是近年的發展趨勢。評鑑的規劃應 符合評鑑目的,而評鑑目的一般可分為形成性和總結性,形成性的目的在於改進教學;總結性評鑑重點則在考核學習成果。創新教學模式應該要包括形成式教學評鑑。

三、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依其性質亦可做分類如:演講式解說、實習實作、發表(報告)、分組討論等等,教學活動規劃重點亦不在創新,而在於能達成教學目標。

    十幾年前很盛行的功文式數學,以布魯姆的「精熟學習」為理論基礎,在數學計算能力的訓練有不錯的效果,如果學校引用其教學模式,可否算是創新教學呢?

小結

    個人認為目前教學上幾個常見的問題是學生缺乏動機、教材脫離生活、指導脫離需求、資料缺乏關連。至於如何改善,重點在於教師及制度。



-----------------------
統合視導


  教育部統合視導的背景在於精省後,教育部各單位依其業務範圍分別對地方教育行政進行考核,造成一學期就超過十次的評鑑和訪視,故為整合各業務司的評鑑訪視工作而協調出統合視導。

  統合視導在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仍有改善空間,主要在於統合視導的規劃,如有能建立類似技職校院資料庫,將要評鑑訪視的項目列入資料庫定期填報,資料定義定能維持一致性。

  現場訪視除資料正確的復核,避免地方行政誤解或造假外,更應具備輔導的功能,使教育政策能落實。

  目前的情況,表冊隨時改,資料不停要。 資料無關聯,政策無可考。

  統合視導本質也是一種行政的外部評鑑,在資料的收集方面宜建立資料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