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理想教育制度

艾文、托弗勒於1980 年出版的《第三波》 (The Third Wave)當中,曾經使用下列三個文明的階段,對人類歷史進行類型的分析。這個理論模型相當清楚,因此在本課程當中,我們也大致依循此一觀點。
  1. (第一波) 農業文明:17 世紀之前,土地、獸力、耕種社會、家族型態,…
  2. (第二波) 工業文明:1600-1950,工廠、銀行、技術、蒸氣機、引擎、資本主義,商業社會,重商主義,…
  3. (第三波) 資訊文明:1950-現今,電腦、網路、電子、資訊、媒體、全球化、…
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顯然是第二波工業文明的遺物,但在資訊社會中的教育制度會如何呢?


資訊時代的社會特質
資訊與通信科技的發展,將人類文明更進一步帶入後工業的資訊社會。經濟和 社會學者主張後工業社會的特徵在於資訊成為生產、消費及交易的主要目的物,社會活動因而也集中在資訊的創造、處理和傳播【Bell,1976】。以 下幾項可以代表資訊時代社會的特質:

‧資訊或知識商品化;

‧大量的資訊工作者;

‧多樣化媒體的充斥和豐富的 網路訊息;

‧科技知識,尤其是資訊科技 的廣泛運用;

‧個人與組織之間密切的資訊 關聯性。

F. Balle指出,資訊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特質,在於它改變吾人文化環境 與心智習慣的快速【Balle, 1991】。這同時也是一個全面性的改變,包括政治的、經濟的、 社會的、文化的。工業社會的特徵在於大量勞動力的需求、資本與勞力的集中、居家與工作場所的分隔,這些特徵在進入資訊社會之後將都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 低勞動力的需求、更多的個人創意性工作,以及居家和工作場所的結合。教育制度呢?

資訊社會的理想教育制度應是實現「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現在的工廠式隱喻的班級教學為主學校制度將掀起大波瀾。


個別化教學的可行大幅提升

1.資訊化的學習記錄與教學活動設計
2.電腦適性化測驗的成熟
3.公共領域資源的開發

現有的班級教學方式將大幅減少,取而代之是個別輔導、自學、活動的方式。遠距教學將把虛擬和實境結合。

現有的教育管理規則將面臨全盤的檢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