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治「痴」

如是我聞,一時我們在屏商技圖書館

讀書會時,林老師解讀《心靈神醫》西藏醫學的精神治療法,「貪」和「瞋」似乎較易感受得到,由於大家討論逐漸聚焦在「痴」。

「痴」是無明,病態的知。那麼如何才能「無無明」?怎樣才能「超越病態的知」呢?老師進一步指辨善惡、了業報、通三世、出世間四階段。

善惡是符合自然法則的社會價值。其實,很久以前我自己知道「義者,宜也」,但讀了批判社會學後,開始混淆,所謂「價值」是「誰」的價值。我們常常侷限在自己的經驗和見聞的框架,去強套在別人身上。
(麥克薛莫:自欺背後的模式)
(阿爾·塞克爾:人腦是纠结的)
(我們為何會快樂?DanGilbert )

正確的善惡判斷,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數據(data)上,但我們的大腦常把事實、模擬和信念混淆。

我這才再次發現,第一關別善惡都不容易,難怪「貪、瞋、痴「如此難治。

沒有留言: